搜索

x

Vol. 45, No. 1 (1996)

1996年01月05日
总论
总论
原子和分子物理学
原子和分子物理学
唯象论的经典领域
唯象论的经典领域
凝聚物质:结构、热学和力学性质
凝聚物质:结构、热学和力学性质
凝聚物质:电子结构、电学、磁学和光学性质
凝聚物质:电子结构、电学、磁学和光学性质
物理学交叉学科及有关科学技术领域
物理学交叉学科及有关科学技术领域
领域
总论
负能模式在非线性不稳定性中的作用再探
贺凯芬
1996, 45 (1): 1-12. doi: 10.7498/aps.45.1
摘要 +
讨论了本征矢量的非线性变化说明相对于定态波每一个非线性本征频率允许向前和向后传播,与线性情形比较,它们的本征矢量在傅里叶空间发生了偏转根据向前和向后的扰动本征矢量的相对强度可以定义非线性条件下的正能和负能模式按照这一定义,本文再探了负能模式在非线性不稳定性中的作用,结果证实了文献[1,2]的推断波包的双稳滞后分岔与一个共振负能模式向正能模式转变相联系,这个转变伴随着本征扰动矢量在参数空间的不连续性;波包的Hopf分岔与一对具有正能和负能模式的本征扰动矢量的重联和它们的能态转变有关随着非线性增强,共振的正能和负能模式先后改变能态,因此存在两个模式同时为负能的参数区,它与Hopf失稳参数区符合这一结果强烈地支持负能模式的激发引起非线性(Hopf)不稳定性的猜想
原子和分子物理学
铷原子初通道─末通道辐射跃迁矩阵元研究
王建国, 仝晓民, 李家明
1996, 45 (1): 13-19. doi: 10.7498/aps.45.13
摘要 +
在相对论性自洽场理论基础上,把量子亏损理论的一个初态到一个末通道的跃迁过程进行了推广:具有相同角动量特征的初态形成所谓的初通道,通过定义重整化矩阵元,统一处理了一个初通道激发到一个末通道的无数个光跃迁过程.作为例子,计算了你原子“s1/2—p1/2”,“p1/2—d3/2”,“d3/2—f5/2”通道之间的光吸收过程.
强激光场中双原子分子多光子激发的李代数方法
袁峰, 丁世良
1996, 45 (1): 20-28. doi: 10.7498/aps.45.20
摘要 +
用“模拟势-李代数”方法研究了双原子分子在强激光场中的多光子振动激发,计算了跃迁几率与外场频率、时间的关系,讨论了有两个激光场时跃迁儿率所受的影响.
激发态钠原子间的碰撞能量合并
沈异凡, 李万兴
1996, 45 (1): 29-36. doi: 10.7498/aps.45.29
摘要 +
对钠蒸气中的碰撞能量合并过程Na(3PJ)+Na(3PJ′)→Na(nLJ″)+Na(3S1/2)进行了实验研究.在低钠原子密度条件下,用激光将原子分别激发到3P1/2或3P3/2态,测量从nLJ″态发出的荧光强度比和Na(3P3/2)与Na(3P1/2)的密度比,给出了J′=J=1/2或3/2,nLJ″=4D3/2,4D5/2,4F5/2,4F7/2,5S1/2的速率系数对打的比值、当销原子密度足够高时,3P态以统计比率布居,得到了k(nLJ″)(1/2,3/2)对k5S(3/2,3/2)的比值.
唯象论的经典领域
动态Stark移位对非简并双光子Jaynes-Cummings模型中相干捕获的影响
李高翔, 彭金生
1996, 45 (1): 37-45. doi: 10.7498/aps.45.37
摘要 +
研究了包含动态Stark移位的非简并双光子Jaynes-Cummings(J-C)模型中相于捕获的性质,指出了动态Stark移位对导致原子相干捕获的光场(以下简称诱捕获光场)性质的重要影响,分析了诱捕获光场的特性.
中心流形理论在广义Maxwell-Bloch激光方程中的应用
汪凯戈, 王玉龙, 孙寅官
1996, 45 (1): 46-51. doi: 10.7498/aps.45.46
摘要 +
在好腔近似下,应用中心流形理论约化广义Maxwell-Bloch激光方程与绝热消去法比较,它将引起小的修正数值结果表明,该修正并不改变系统的主要动力学性质
自由电子激光的能量转换
祝家清
1996, 45 (1): 52-57. doi: 10.7498/aps.45.52
摘要 +
根据Weizsacker-Williams近似,把自由电子激光模拟成相对论性电子与赝光子的碰撞,而光子被散射.按照这个物理模型,研究了电子与光子的能量交换,得到了散射光子能量与碰撞前光子能量之间的关系:εp=4γ2εp(0)散射光子能量的放大是以电子消耗能量为代价的分析。计算了能量交换的规模,并得出自由电子激光中能量转换效率最大为50%.
纤维复合媒质中的超声衰减
朱为勇, 王耀俊, 宁伟
1996, 45 (1): 58-64. doi: 10.7498/aps.45.58
摘要 +
为了精确估计纤维复合煤质中散射所引起的超声衰减,必须计及纤维之间的多次散射现象本文提出了纤维复合煤质中任一点有效入射声场的计算方法当超声纵波传播方向与纤维轴线相垂直时,散射横波并不影响有效入射声场;导出了考虑多次散射后超声衰减系数的表达式;数值计算了玻璃/金属铝复合媒质中纵波衰减系数随频率的变化关系
电导率对电流变效应的影响
郭洪霞, 麦振洪
1996, 45 (1): 65-72. doi: 10.7498/aps.45.65
摘要 +
通过实验和理论分析,证明电导率对直流电场下电流变效应的产生及对其大小的决定作用.电流变机制不仅包括体极化和界面极化过程,而且包括离子的双电层极化过程.低频或直流电场下,显著电流变效应的体系要求σp>σf,且εp>εf.适当地增大σf,提高离子层的静电作用,有利于提高电流变液体的流变性能,但这种做法应以不引起电流过大、焦耳热过多、电功输入过大为前提
分散相颗粒几何因素对电流变液体反应时间的影响
郭洪霞, 麦振洪
1996, 45 (1): 73-79. doi: 10.7498/aps.45.73
摘要 +
瞬变的反应时间是电流变液体的一个重要参数.本文通过实验和理论分析,建立了考虑分散相颗粒几何因素的电流变反应时间模型根据此模型,长椭球状颗粒的电流变液体反应时间比等效球状颗粒的短,扁椭球状和片状颗粒的电流变液体反应时间比等效球状颗粒的长,而棒状颗粒的电流变液体反应时间则视εp/εf比值大小或快于或慢于等效球状颗粒的反应时间.且反应时间与分散相尺寸的关系是(1)随体积增大,各种形状颗粒的电流变液体反应时间均变短;(2)同体积下,随长径比增大,长椭球状颗粒的电流变液体反应时间变短,而扁椭球状颗粒和片状颗粒的电流变液体反应时间变长,棒状颗粒的电流变液体反应时间则视。εp/εf比值大小或增快或减慢.因此,要获得反应快的电流变液体,颗粒形状除选择球状外,还可在使雷诺数较小范围内,选择一定尺寸的长椭球状或棒状颗粒。
凝聚物质:结构、热学和力学性质
MgF2作为镁离子内扩散LiNbO3单晶扩散源的研究
阙文修, 姚熹
1996, 45 (1): 80-87. doi: 10.7498/aps.45.80
摘要 +
利用MgF2作为扩散源进行镁离子内扩散LiNO3单晶基片的研究.经电子探针显微镜分析表明,镁的扩散层镁离子浓度分布具有近似半抛物形和阶跃形分布,并得到镁的激活能为104KJ/mol.X射线衍射分析发现,当镁离子内扩散超过一定程度时,在镁的扩散层出现具有LiNb3O8的物相结构,并发现该物相结构的出现与LiNO3体内锂离子的外扩散和扩散表面氟离子的存在有关.由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到氟离子以LiF的形式出现,并随着扩散程度的增大,挥发和脱离开扩散层表面.
织构金刚石薄膜的成核与生长
张文军, 韩立, 胡博, 涨仿清, 陈光华
1996, 45 (1): 88-93. doi: 10.7498/aps.45.88
摘要 +
在加衬底偏压和不加衬底偏压两种情况下,用微波等离子体化学汽相沉积(MWCVD)技术在Si(100)衬底上合成了织构的金刚石薄膜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取向X射线衍射技术证实了我们得到的样品是织构的金刚石薄膜观察了织构的金刚石薄膜的成核和生长过程,从理论上对金刚石薄膜异质外延的成核和生长机理进行了探讨
Pd,Ge薄膜体系中的分形晶化行为
张庶元, 陈志文, 谭舜, 朱警生, 李凡庆, 吴自勤
1996, 45 (1): 94-100. doi: 10.7498/aps.45.94
摘要 +
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对有化合物生成(Pd2Ge和PdGe等)的Pd,Ge薄膜体系中的分形晶化行为进行了系统研究实验结果和分析表明:在各种退火温度条件下,Pd-Ge共蒸膜都难以发生分形晶化,Pd/a-Ge双层膜较a-Ge/Pd双层膜更容易导致分形结构的产生Z化合物Pd2Ge和PdGe的形成对薄膜中的分形晶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体系中能否出现分形结构,取决于非晶Ge的成核生长和Pd,Ge化学反应两种过程的相互竟争.
凝聚物质:电子结构、电学、磁学和光学性质
金属微粒-绝缘媒质复合体的远红外吸收
曹晓晖, 黄荣芳, 闻立时, 师昌绪
1996, 45 (1): 101-106. doi: 10.7498/aps.45.101
摘要 +
利用有效媒质理论计算金属微粒─绝缘媒质的远红外吸收,发现当微粒形状均匀连续分布时,可使微粒表面等离子体出现共振吸收谱,进而使复合体的吸收峰宽化.这现象可导致复合体的远红外异常吸收
不同晶面与应变状态下Si/Ge应变异质界面的价带能量不连续性
柯三黄, 黄美纯, 王仁智
1996, 45 (1): 107-112. doi: 10.7498/aps.45.107
摘要 +
结合应变异质界面能带排列的平均键能理论和形变势方法,确定了三种不同衬底上生长的Si/Ge系统在(001)和(110)两种不同晶面上的价带能量不连续值(Ev)得出了Si/Ge系统的Ev值随其衬底Si1-xGex的组分x变化的定量关系结果表明,Si/Ge系统价带平均能量的不连续性(Ev,av)基本不随应变状态的不同而变化,而最高价带的Ev值则表现出对弹性应变的高度敏感性(变化量约达0.5eV),此效应主要来源于单轴应力对价带结构的影响.Si/Ge系统在(001)面和(10)面上的Ev值略有差别,表现出弱的晶格取向的相关性本文对(001)面的计算结果与新近的归一保持赝势方法的大型超原胞计算结果以及相关的实验值相当一致.
磁性多层膜的巨磁电阻随铁磁和非磁层厚度变化的唯象理论计算
吴建华, 李伯臧, 蒲富恪
1996, 45 (1): 113-120. doi: 10.7498/aps.45.113
摘要 +
根据唯象理论,并采用以铁磁─非磁混合层代替铁磁/非磁层界面的理论方法,计算了Fe/Cr多层膜的巨磁电阻随铁磁和非磁层厚度的变化关系与实验结果做了比较,发现它们符合得较好.还绘出了巨磁电阻随铁磁和非磁层厚度变化的二元函数图
多孔硅蓝光发射与发光机制
林军, 张丽珠, 陈志坚, 宋海智, 姚德成, 段家忯, 傅济时, 张伯蕊, 秦国刚
1996, 45 (1): 121-125. doi: 10.7498/aps.45.121
摘要 +
在制备出光致发光能量为2.7eV的发射蓝光多孔硅的基础上对它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测量了它的光致发光时间分辨光谱,用傅里叶交换红外光谱分析了其表面吸附原子的局域振动模,研究了γ射线辐照对其发光的影响,并与发红、黄光的多孔硅作了对比,通过空气中长期存放、激光和紫外线照射的方法,研究了光致发光峰能量为2.7eV的多孔硅发光稳定性.我们及其它文献中报道的多孔硅蓝光发射的实验结果与量子限制模型矛盾,但能用量子限制/发光中心模型解释.我们认为多孔硅的2.7eV发光是多孔硅中包裹纳米硅的SiOx层中某种特征发光中心引起的.
生长在GexSi1-x(001)衬底上应变GaAs层的价电子能带结构与光学性质
徐至中
1996, 45 (1): 126-132. doi: 10.7498/aps.45.126
摘要 +
采用紧束缚方法对生长在GexSi1-x(001)衬底上的应变GaAs层的价电子能带结构和空穴的三次非线性光学极化率x(3)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由于应变的存在,使GaAs层的空穴有效质量和价带态密度变小,而使偏振方向在(001)面内的三次非线性光学极化率xxxxx(3)变大.
三维量子自旋玻璃理论(Ⅲ)──replica对称破缺解
易林, 姚凯伦
1996, 45 (1): 133-139. doi: 10.7498/aps.45.133
摘要 +
利用推广的Parisi量子replica对称破缺方案,将我们以前提出的理论推广到replica对称破缺,获得一组新的自旋自作用和自旋玻璃序参数的自洽方程,导出局域磁化率.通过计算replica对称破缺自由能,发现矢量自旋玻璃模型的mplica对称解存在着低温破缺.
Ni/NiO界面的高场磁化研究
王文鼐, 蒋正生, 桑海, 程光熙, 葛翔, 都有为
1996, 45 (1): 140-145. doi: 10.7498/aps.45.140
摘要 +
报道在表面包覆NiO的Ni超微颗粒和Ni/NiO多层膜中Ni/NiO界面的磁性实验结果.在T<80K下Ni/NiO界面存在较大的磁化强度(H=40kOe),并随温度上升而快速下降.对高场磁化(5-65kOe)实验数据进行拟合,结果表明Ni/NiO界面存在类似磁矩排列不一致的结构.
SnPc多晶薄膜的结构、光谱与线性二向色研究
陈凌冰, A. WAGIKI, T. AUZAWA, M.YAMASHITA, T. TAKO
1996, 45 (1): 146-152. doi: 10.7498/aps.45.146
摘要 +
真空升华获得了两种晶态结构的酞菁锡(SnPc)多品薄膜.用常规吸收光谱和X射线衍射谱进行了表征和分析.观察到激子谱带的Bethe分裂和Davydov分裂对异向性衬底上生长的a-SnPc和β-SnPc薄膜分别测量了偏振吸收光谱.发现其中β-SnPc异向膜具有明显的光学二向色性,并且当测试波长从Q激子谱带的蓝侧向红侧变化时,二向色吸收轴发生90°旋转.在530nm附近观察到一个新的吸收带,认为属于SnPc分子间电荷转移激子谱带。
导电聚合物聚醚聚氨酯的结构与导电性能的正电子湮没研究
王波, 彭治林, 吴弯, 李世清, 王少阶, 刘皓, 谢洪泉
1996, 45 (1): 153-160. doi: 10.7498/aps.45.153
摘要 +
用正电子湮设方法研究了高分子固体电解质聚醚聚氨酯(PEU)在与LiClO4络合前后的结构变化及导电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当PEU与LiClO4络合后,正电子素(o-Ps)的寿命及其强度均减少,而中间寿命分量的湮没参数基本不变.这表明Li杂质主要扩散在无序的非晶区.掺杂前后样品的温度实验表明,在玻璃化转变温度Tg之下,络合前后的自由体积分数的变化很小,这与自由体积理论预言的结果一致.在Tg之上,络合后的自由体积空洞的浓度和自由体积分数均减小.此外,PEU-LiClO4络合物的电导率随温度和Li杂质浓度的变化可以用自由体积理论解释.
用多体势模拟金原子簇与金薄膜的相互作用(Ⅰ)──金原子簇轰击引起的表面损伤
潘正瑛, 李融武
1996, 45 (1): 161-168. doi: 10.7498/aps.45.161
摘要 +
发展了一种描述金原子间相互作用的多体势,它是结合二体Moliere势与半经验紧束缚势的一种混合势将该混合势应用于分子动力学模拟中,研究了金原子簇与金薄膜的碰撞动力学模拟了能量为3250eV/cluster的金原子簇轰击金(100)表面后,衬底表面原子尺度的损伤计算机模拟观察到金薄膜晶体结构的改变及表面轰击坑的形成还讨论了原子簇轰击薄膜过程,簇原子与靶原子间集体相互作用的特征.
物理学交叉学科及有关科学技术领域
Al-Cu-Fe二十面体准晶的深过冷研究
陈立凡, 陈熙琛
1996, 45 (1): 169-176. doi: 10.7498/aps.45.169
摘要 +
通过循环过热净化法研究了Al-Cu-Fe合金系中Al65Cu20Fe15合金液的深过冷采用循环过热净化法净化Al65Cu20Fe15合金液,获得了98K的过冷度,并制备出直径为6mm的高纯度的Al-CS-FS二十面体准晶球.随着Al65Cu20Fe15合金液过冷度的不同,Al65Cu20Fe15合金液的第一形核相也发生变化.此外,提高对Al65Cu20Fe15合金液的净化程度,可以提高合金液的形成Al-Cu-Fe二十面体准晶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