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x

Vol. 23, No. 4 (1974)

1974年02月20日
目录
目录
领域
目录
典型时空中的运动效应和宇观红移现象
陆启铿, 邹振隆, 郭汉英
1974, 23 (4): 1-14. doi: 10.7498/aps.23.1-2
摘要 +
本文从相对性原理和局部光速不变性出发,建立了典型时空Dλ(1,4)的模型,讨论了其中的运动效应,计算了光谱线的频移,并在均匀分布的假定下与类星体N-Z关系的观测资料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河外天体的大红移可能主要不是由多普勒效应引起的,而在相当大程度上是典型时空中的距离效应。这样,运动群为SO(3,2)的模型Dλ(1,4)就可能是宇观时空较好的模写。
区域熔化点掺杂的数学分析
杨雄风
1974, 23 (4): 15-24. doi: 10.7498/aps.23.15-2
摘要 +
本文对区域熔化点掺杂过程进行了详细的数学分析。得到了点掺杂区熔后杂质沿锭长分布的一系列普遍公式。在本文研究的范围内,利用这些公式,不难写出任意次区熔后锭条上的杂质分布,而不受区熔次数和掺杂点数目之限制。作为一个特例,具体计算了k=0.35,四点掺杂,三次区熔后杂质沿锭长的分布情况,得到:当各掺杂点之位置与掺杂量选取适当时,在总锭长为21.5个熔区长度的料锭中,其16个熔区长度范围内的杂质浓度相对起伏可小于±3.0%。
规范场与主纤维丛上的联络
陆启铿
1974, 23 (4): 25-39. doi: 10.7498/aps.23.25
摘要 +
本文较详细地给出物理上的规范场与数学上的主纤维丛上的联络论之间的对应关系,从而以联络论的观点统一地处理杨振宁所说的规范场的“微分方法”与“积分”方法,并指出存在有更广泛的规范场的可能性。此外,讨论了引力场如何作为规范场及比较了一些已知的引力场方程。
复合场场论和层子模型(Ⅰ)
何祚庥, 黄涛
1974, 23 (4): 40-67. doi: 10.7498/aps.23.40
摘要 +
本文将文献中所探讨的复合场场论推广到基本场量是旋量场的情形,并由此给出了层子模型理论中有关介子体系所用到的各种公式。
稀土元素对铁的内耗的影响
由淼, 杨继先, 陈德源
1974, 23 (4): 68-74. doi: 10.7498/aps.23.68
摘要 +
本文对稀土元素含量(铈和镧含量的总和为:0,0.011,0.026,0.037,0.075,0.124%)不同的工业纯铁样品,在充分去碳、氮后进行了内耗测量。结果指出:铁的晶界激活能随稀土元素含量的变化出现极大值。这个极大值出现在稀土元素含量约0.03%左右,其值为11.3×104卡/克分子,比不含稀土元素的铁样品(6.4×104卡/克分子)约高一倍。对渗碳样品进行内耗测量得出:晶界内耗峰较充分去碳、氮样品的晶界内耗峰有近30℃的较大移动,各样品的晶界激活能趋近相等为7.6×104卡/克分子(实验误差在±2000卡/克分子以内)。对碳在铁中的斯诺克峰的测量得出:随铁中稀土元素含量的增加,峰的高度被降低,而峰的位置和铁的比较,并没有变化。对各样品的冷加工内耗测量得出:未去碳和氮的原始样品(断面缩减率为88%)的冷加工内耗峰出现在230℃附近,峰值随稀土元素含量的增加而显著降低。对样品充分去碳、氮以后再重新渗氮,并进行冷加工(断面缩减率为88%),则冷加工内耗峰出现在190℃,这个峰也随着稀土元素含量的增加而显著降低。本文对于铁的这三个内耗峰(晶粒间界峰,斯诺克峰,冷加工峰)随着稀土元素含量而发生变化的可能原因,进行了初步的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