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朱宇豪, 李瑞. 基于组态相互作用方法对AuB分子低激发态电子结构和光学跃迁性质的研究. 物理学报,
2024, 73(5): 053101.
doi: 10.7498/aps.73.20231347
|
[2] |
吴海娜, 孙雪, 公卫江, 易光宇. 电子-声子相互作用对平行双量子点体系热电效应的影响. 物理学报,
2015, 64(7): 077301.
doi: 10.7498/aps.64.077301
|
[3] |
白旭芳, 乌云其木格, 辛伟, 额尔敦朝鲁. Rashba自旋-轨道相互作用影响下量子盘中强耦合磁极化子性质的研究. 物理学报,
2014, 63(17): 177803.
doi: 10.7498/aps.63.177803
|
[4] |
赵翠兰, 高宽云. 声子和磁场对量子环中极化子性质的影响. 物理学报,
2010, 59(7): 4857-4862.
doi: 10.7498/aps.59.4857
|
[5] |
任学藻, 廖 旭, 刘 涛, 汪克林. 电子与双声子相互作用对Holstein极化子的影响. 物理学报,
2006, 55(6): 2865-2870.
doi: 10.7498/aps.55.2865
|
[6] |
吴卓杰, 朱卡的, 袁晓忠, 郑 杭. 电声子相互作用对量子点分子中单电子隧穿的影响. 物理学报,
2005, 54(7): 3346-3350.
doi: 10.7498/aps.54.3346
|
[7] |
刘德胜, 赵俊卿, 魏建华, 解士杰, 梅良模. 聚对苯乙炔的基态、极化子与双极化子激发态及其稳定性. 物理学报,
1999, 48(7): 1327-1333.
doi: 10.7498/aps.48.1327
|
[8] |
张 淳, 马允胜, 孙 鑫, 叶 成. 电子相互作用和高聚物中的极化子. 物理学报,
1999, 48(5): 917-925.
doi: 10.7498/aps.48.917
|
[9] |
马允胜, 吴长勤, 孙鑫, 傅荣堂, 傅柔励, 叶红娟. 电子相互作用和孤子元激发(Ⅱ)——电子关联对孤子激发能的影响. 物理学报,
1997, 46(2): 363-369.
doi: 10.7498/aps.46.363
|
[10] |
马允胜, 吴长勤, 孙鑫, 傅荣堂, 傅柔励, 褚君浩. 电子相互作用和孤子元激发(Ⅰ)——电子关联对孤子定域性的影响. 物理学报,
1997, 46(2): 353-362.
doi: 10.7498/aps.46.353
|
[11] |
李占杰, 姚凯伦. 电子关联对顺式聚乙炔中双极化子附近局域振动模的影响. 物理学报,
1995, 44(9): 1498-1503.
doi: 10.7498/aps.44.1498
|
[12] |
余超凡, 陈斌, 何国柱. 巡游电子系统中电子-声子相互作用对磁性激发的影响. 物理学报,
1994, 43(5): 839-845.
doi: 10.7498/aps.43.839
|
[13] |
黄青锋, 傅荣堂, 孙鑫, 傅柔励. 电子关联对C60激子极化子的影响. 物理学报,
1994, 43(11): 1833-1839.
doi: 10.7498/aps.43.1833
|
[14] |
贾荣谊, 阎立根. Hubbard电子强关联与site-type杂质势对反式聚乙炔电子态的影响. 物理学报,
1992, 41(11): 1862-1869.
doi: 10.7498/aps.41.1862
|
[15] |
崔云龙, 林森浩, 张家骅. 电子间相互作用对钠掺杂聚乙炔中孤子对的影响. 物理学报,
1992, 41(3): 511-516.
doi: 10.7498/aps.41.511
|
[16] |
傅柔励, 帅志刚, 孙鑫. 电子相互作用对聚合物能带宽度的影响. 物理学报,
1990, 39(4): 607-613.
doi: 10.7498/aps.39.607
|
[17] |
解士杰, 梅良模, 孙鑫. 聚对苯撑[poly(p-phenylene)]的基态、极化子和双极化子激发态. 物理学报,
1989, 38(9): 1506-1509.
doi: 10.7498/aps.38.1506
|
[18] |
解士杰;梅良模;孙鑫. 顺式聚乙炔中双极化子的新电子定域态. 物理学报,
1989, 38(8): 1339-1343.
doi: 10.7498/aps.38.1339
|
[19] |
邢彪, 孙鑫. 聚乙炔极化子的新电子束缚态. 物理学报,
1988, 37(3): 507-510.
doi: 10.7498/aps.37.507
|
[20] |
沈文达, 朱莳通. 库仑相互作用对相对论性电子束受激散射的影响. 物理学报,
1982, 31(2): 234-236.
doi: 10.7498/aps.31.2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