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丁丁, 曾思良, 王建国, 屈世显. 磁化等离子体环境对氢原子能级结构的影响. 物理学报,
2013, 62(7): 073201.
doi: 10.7498/aps.62.073201
|
[2] |
刘尚宗, 颉录有, 丁晓彬, 董晨钟. 相对论效应对类锂离子能级结构及辐射跃迁性质的影响. 物理学报,
2012, 61(9): 093106.
doi: 10.7498/aps.61.093106
|
[3] |
陈兴鹏, 王楠. 相对论平均场理论对Rn同位素链原子核基态性质的研究. 物理学报,
2011, 60(11): 112101.
doi: 10.7498/aps.60.112101
|
[4] |
青波, 程诚, 高翔, 张小乐, 李家明. 全相对论多组态原子结构及物理量的精密计算——构建准完备基以及组态相互作用. 物理学报,
2010, 59(7): 4547-4555.
doi: 10.7498/aps.59.4547
|
[5] |
晋兴雨, 邱锡钧, 朱志远. 在相对论性激光-等离子体系统中初始物理参数对激光脉冲的影响. 物理学报,
2006, 55(10): 5338-5343.
doi: 10.7498/aps.55.5338
|
[6] |
刘玉孝, 赵振华, 王永强, 陈玉红. 氦原子和类氦离子基态能量的变分计算及相对论修正. 物理学报,
2005, 54(6): 2620-2624.
doi: 10.7498/aps.54.2620
|
[7] |
吴晓丽, 苟秉聪, 刘义东. 氦原子单激发和双激发态里德伯系列的相对论能量计算. 物理学报,
2004, 53(1): 48-53.
doi: 10.7498/aps.53.48
|
[8] |
陈 刚, 楼智美. 四参数双原子分子势阱中相对论粒子的束缚态. 物理学报,
2003, 52(5): 1075-1078.
doi: 10.7498/aps.52.1075
|
[9] |
孟续军, 宗晓萍, 白 云, 孙永盛, 张景琳. 混合物质原子结构的自洽场计算. 物理学报,
2000, 49(11): 2133-2138.
doi: 10.7498/aps.49.2133
|
[10] |
侯春风, 姜永远, 孙秀冬, 孙万钧. 相对论性氢原子径向算符矩阵元的通项计算公式. 物理学报,
1999, 48(9): 1587-1592.
doi: 10.7498/aps.48.1587
|
[11] |
石玉珠, 李丽萍, 李毓成. 强磁场中氢原子能级的另一种绝热变分计算. 物理学报,
1998, 47(8): 1241-1247.
doi: 10.7498/aps.47.1241
|
[12] |
谭明亮, 朱正和, 赵永宽, 陈晓峰. 类铜Au50+精细结构能级和光谱跃迁的相对论多组态计算. 物理学报,
1996, 45(10): 1609-1614.
doi: 10.7498/aps.45.1609
|
[13] |
屈一至, 仝晓民, 李家明. 电子与原子、离子碰撞过程的相对论效应. 物理学报,
1995, 44(11): 1719-1726.
doi: 10.7498/aps.44.1719
|
[14] |
饶建国, 习金华, 刘鸿, 刘文瑜, 李白文. B splines有限基矢集用于计算磁场中氢原子能级. 物理学报,
1994, 43(7): 1056-1065.
doi: 10.7498/aps.43.1056
|
[15] |
王宛珏. 类氮KⅩⅢ,CaⅪⅤ,ScⅩⅤ和TiⅩⅥ精细结构能级和跃迁波长的相对论多组态Dirac-Fock计算. 物理学报,
1992, 41(5): 726-731.
doi: 10.7498/aps.41.726
|
[16] |
赵中新, 李家明. 非相对论性和相对论性原子组态相互作用理论——激发能量和辐射跃迁几率. 物理学报,
1985, 34(11): 1469-1478.
doi: 10.7498/aps.34.1469
|
[17] |
许殿彦. 用旋量零标架方法计算氢原子能级. 物理学报,
1984, 33(1): 126-131.
doi: 10.7498/aps.33.126
|
[18] |
李家明. 双电子复合逆过程的多通道理论. 物理学报,
1983, 32(1): 84-91.
doi: 10.7498/aps.32.84
|
[19] |
邓从豪. 自发辐射的线宽与原子能级移位. 物理学报,
1979, 28(3): 383-392.
doi: 10.7498/aps.28.383
|
[20] |
张宗燧. 库伦作用的相对论性. 物理学报,
1951, 8(2): 123-130.
doi: 10.7498/aps.8.1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