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柯庆, 代月花. 电化学金属化阻性存储器导电细丝生长中的离子动力学研究. 物理学报,
2023, 72(24): 248501.
doi: 10.7498/aps.72.20231232
|
[2] |
王月, 马杰. MoS2中S原子空位形成的非绝热动力学研究. 物理学报,
2023, 72(22): 226101.
doi: 10.7498/aps.72.20230787
|
[3] |
陈雪莲, 巨博, 焦琥珀, 李燕, 钟玉洁. 形貌可控的CsPbBr3钙钛矿纳米晶的制备及其形成动力学的原位光致发光研究. 物理学报,
2022, 71(9): 096802.
doi: 10.7498/aps.71.20212228
|
[4] |
闻海虎. 高温超导体磁通钉扎和磁通动力学研究简介. 物理学报,
2021, 70(1): 017405.
doi: 10.7498/aps.70.20201881
|
[5] |
徐春龙, 侯兆阳, 刘让苏. Ca70Mg30金属玻璃形成过程热力学、 动力学和结构特性转变机理的模拟研究. 物理学报,
2012, 61(13): 136401.
doi: 10.7498/aps.61.136401
|
[6] |
李国富, 多丽萍, 金玉奇, 于海军, 王德真, 桑凤亭. 脉冲氧碘化学激光器的动力学模拟研究. 物理学报,
2010, 59(7): 4672-4676.
doi: 10.7498/aps.59.4672
|
[7] |
周耐根, 周 浪. 采用纳米晶柱阵列衬底抑制失配位错形成的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 物理学报,
2008, 57(5): 3064-3070.
doi: 10.7498/aps.57.3064
|
[8] |
肖中银, 罗文芸, 王廷云. 高纯硅低能粒子辐照E′色心形成动力学研究. 物理学报,
2007, 56(5): 2731-2735.
doi: 10.7498/aps.56.2731
|
[9] |
杜丕一, 隋 帅, 翁文剑, 韩高荣, 汪建勋. Mg掺杂PST薄膜的溶胶-凝胶法制备及晶相形成研究. 物理学报,
2005, 54(11): 5411-5416.
doi: 10.7498/aps.54.5411
|
[10] |
周耐根, 周 浪. 外延生长薄膜中失配位错形成条件的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 物理学报,
2005, 54(7): 3278-3283.
doi: 10.7498/aps.54.3278
|
[11] |
同育全, 申宝成, 甘玉生, 闫志杰. 铸锭凝固组织对相应非晶合金晶化过程中二十面体准晶相形成动力学的影响. 物理学报,
2005, 54(10): 4556-4561.
doi: 10.7498/aps.54.4556
|
[12] |
易林, 姚凯伦. 无序超导的动力学理论. 物理学报,
1993, 42(8): 1352-1355.
doi: 10.7498/aps.42.1352
|
[13] |
蔡杰, 谢晓明, 李香庭, 陈廷国, 黄校先, 郭景坤. Bi系超导材料的微波焊接及其显微结构研究. 物理学报,
1993, 42(7): 1167-1171.
doi: 10.7498/aps.42.1167
|
[14] |
张道元, 杨碚芳, 柏林森, 吴泳华, 王晓洋, 阮耀钟. Bi系高温超导体的119Sn的穆斯堡尔谱研究. 物理学报,
1992, 41(8): 1353-1356.
doi: 10.7498/aps.41.1353
|
[15] |
裘新良, 辛绵荣, 罗长勋, 李成仁. Bi系超导体高Tc相的形成机制. 物理学报,
1992, 41(4): 649-654.
doi: 10.7498/aps.41.649
|
[16] |
胡金元. 第二相Ba6Ti17O40形成动力学的研究. 物理学报,
1991, 40(9): 1485-1491.
doi: 10.7498/aps.40.1485
|
[17] |
胡金元. (Ba1-x,Pbx )TiO3固溶体形成动力学的研究. 物理学报,
1991, 40(4): 588-595.
doi: 10.7498/aps.40.588
|
[18] |
白培光, 刘建. 含Sb的Bi系超导体的研究. 物理学报,
1991, 40(11): 1869-1874.
doi: 10.7498/aps.40.1869
|
[19] |
周先意, 刘治国, 朱育平, 陈光慧, 陈涌, 张其瑞. 超导金属玻璃Zr78Co22的结晶化动力学研究. 物理学报,
1989, 38(6): 931-937.
doi: 10.7498/aps.38.931
|
[20] |
梁敬魁, 车广灿, 张玉苓. LiIO3-NaIO3赝二元系相图及其非晶态晶化动力学的研究. 物理学报,
1982, 31(5): 623-632.
doi: 10.7498/aps.31.6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