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田志富, 吴迪, 胡涛. 圆柱曲面单光子量子雷达散射截面的理论研究. 物理学报,
2022, 71(3): 034204.
doi: 10.7498/aps.71.20211295
|
[2] |
田志富, 吴迪, 胡涛. 圆柱曲面单光子量子雷达散射截面的理论研究. 物理学报,
2021, (): .
doi: 10.7498/aps.70.20211295
|
[3] |
王大为, 王召巴, 陈友兴, 李海洋, 王浩坤. 基于双高斯衰减模型的超声回波处理方法. 物理学报,
2019, 68(8): 084303.
doi: 10.7498/aps.68.20182080
|
[4] |
王谦, 刘卫国, 巩蕾, 王利国, 李亚清, 刘蓉. 光子重吸收对硅片的光载流子辐射特性影响的理论研究. 物理学报,
2019, 68(4): 047201.
doi: 10.7498/aps.68.20181889
|
[5] |
陈园园, 杨盼杰, 张玮芝, 阎晓娜. 光子晶体理论研究的新方法混合变分法. 物理学报,
2016, 65(12): 124206.
doi: 10.7498/aps.65.124206
|
[6] |
彭勇刚, 张西忠, 张兆玉, 郑雨军. 单量子点在连续外场激发下发射光子性质的理论研究. 物理学报,
2010, 59(3): 1791-1796.
doi: 10.7498/aps.59.1791
|
[7] |
黄俨, 张巍, 王胤, 黄翊东, 彭江得. 基于石英柱模型的光子晶体光纤异常布里渊散射特性的理论研究. 物理学报,
2009, 58(3): 1731-1737.
doi: 10.7498/aps.58.1731
|
[8] |
孙元红, 王传奎. 新型多共轭链有机分子双光子吸收特性的理论研究. 物理学报,
2009, 58(8): 5304-5310.
doi: 10.7498/aps.58.5304
|
[9] |
赵学燕, 袁萍, 王杰, 申晓志, 郭逸潇, 乔红贞. 闪电消散过程等离子体温度衰减规律的理论研究. 物理学报,
2009, 58(5): 3243-3247.
doi: 10.7498/aps.58.3243
|
[10] |
龙学文, 胡 巍, 张 涛, 郭 旗, 兰 胜, 高喜存. 向列相液晶中强非局域空间光孤子传输的理论研究. 物理学报,
2007, 56(3): 1397-1403.
doi: 10.7498/aps.56.1397
|
[11] |
梁华伟, 石顺祥, 李家立. 非平行波导耦合理论研究. 物理学报,
2007, 56(4): 2293-2297.
doi: 10.7498/aps.56.2293
|
[12] |
宫玉彬, 邓明金, 段兆云, 吕明毅, 魏彦玉, 王文祥. 衰减器对螺旋线慢波结构高频特性影响的理论研究. 物理学报,
2007, 56(8): 4497-4503.
doi: 10.7498/aps.56.4497
|
[13] |
茅惠兵, 杨昌利, 赖宗声. 光子晶体可调谐滤波特性的理论研究. 物理学报,
2004, 53(7): 2201-2205.
doi: 10.7498/aps.53.2201
|
[14] |
刘晓东, 李曙光, 侯蓝田, 王慧田, 闵乃本. 中红外低浓度无序介质的光子定域化理论研究. 物理学报,
2002, 51(9): 2117-2122.
doi: 10.7498/aps.51.2117
|
[15] |
刘晓东, 李曙光, 侯蓝田, 王慧田. 含金属散射体的中红外无序介质的光子定域化理论研究. 物理学报,
2002, 51(9): 2123-2127.
doi: 10.7498/aps.51.2123
|
[16] |
张彦鹏, 朱京平, 唐天同, 付盘铭. UMSCTS中光子回波的研究. 物理学报,
1998, 47(10): 1651-1657.
doi: 10.7498/aps.47.1651
|
[17] |
董顺乐, 梅良模. 分子多光子共振吸收的理论研究. 物理学报,
1993, 42(7): 1074-1078.
doi: 10.7498/aps.42.1074
|
[18] |
李福利. 利用单光子微激射器产生强压缩腔场的理论研究. 物理学报,
1990, 39(11): 1721-1729.
doi: 10.7498/aps.39.1721
|
[19] |
叶佩弦, 傅盘铭. 简并二能级系统受激光子回波的研究——一般理论及弛豫感生的光子回波. 物理学报,
1985, 34(6): 725-736.
doi: 10.7498/aps.34.725
|
[20] |
叶佩弦, 张绮香. 双光子共振介质光学双稳特性的理论研究. 物理学报,
1982, 31(6): 779-793.
doi: 10.7498/aps.31.77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