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周红才, 黄树来, 李桂霞, 于桂凤, 王娟, 步红霞. 一氧化碳纳米管束低压相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物理学报,
2019, 68(21): 217101.
doi: 10.7498/aps.68.20190539
|
[2] |
薛思敏. 二重微分散射截面中非一阶效应的理论研究. 物理学报,
2013, 62(16): 163401.
doi: 10.7498/aps.62.163401
|
[3] |
刘诚, 白文广, 张鹏, 孙友文, 司福祺. 基于卫星平台的全球大气一氧化碳柱浓度反演方法及结果分析. 物理学报,
2013, 62(3): 030704.
doi: 10.7498/aps.62.030704
|
[4] |
沈光先, 汪荣凯, 令狐荣锋, 周勋, 杨向东. He-HD (HT, DT) 非对称碰撞体系振转势能面及微分散射截面的理论计算. 物理学报,
2012, 61(21): 213101.
doi: 10.7498/aps.61.213101
|
[5] |
付鹏涛, 韩纪锋, 牟艳红, 韩丹, 杨朝文. 瑞利散射法研究超声喷流二氧化碳团簇尺度轴向分布. 物理学报,
2011, 60(5): 053602.
doi: 10.7498/aps.60.053602
|
[6] |
付东, 王学敏, 刘建岷. 超临界二氧化碳和模型共聚物的相平衡和成核性质研究. 物理学报,
2009, 58(5): 3022-3027.
doi: 10.7498/aps.58.3022
|
[7] |
王斌, 冯灏, 孙卫国, 曾阳阳, 戴伟. 低能电子与氢分子碰撞的振动激发积分散射截面的研究. 物理学报,
2009, 58(10): 6932-6937.
doi: 10.7498/aps.58.6932
|
[8] |
戴 伟, 冯 灏, 孙卫国, 唐永建, 申 立, 于江周. 用振动密耦合方法研究低能电子与N2分子碰撞的振动激发微分散射截面. 物理学报,
2008, 57(1): 143-148.
doi: 10.7498/aps.57.143
|
[9] |
朱 明, 王 殊, 王菽韬, 夏东海. 基于混合气体分子复合弛豫模型的一氧化碳浓度检测算法. 物理学报,
2008, 57(9): 5749-5755.
doi: 10.7498/aps.57.5749
|
[10] |
余春日, 凤尔银, 程新路, 杨向东. He-HI复合物势能面及微分散射截面的理论研究. 物理学报,
2007, 56(8): 4441-4447.
doi: 10.7498/aps.56.4441
|
[11] |
刘燕燕, E. Bauer-Grosse, 张庆瑜. 一氧化碳合成金刚石薄膜的形貌和结构分析. 物理学报,
2007, 56(11): 6572-6579.
doi: 10.7498/aps.56.6572
|
[12] |
赵新新, 陶向明, 陈文彬, 陈 鑫, 尚学府, 谭明秋. Ni(111)表面一氧化碳和氢共吸附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 物理学报,
2006, 55(7): 3629-3635.
doi: 10.7498/aps.55.3629
|
[13] |
张程华, 邱 巍, 辛俊丽, 牛英煜, 王晓伟, 王京阳. 电子碰撞下氢原子单离化反应三重微分散射截面的计算. 物理学报,
2003, 52(10): 2449-2452.
doi: 10.7498/aps.52.2449
|
[14] |
钟志萍, 张卫华, 徐克尊, 凤任飞, 李家明. 氢分子分立区和连续区(11.0—19.0 eV)的光学振子强度研究. 物理学报,
1999, 48(5): 816-824.
doi: 10.7498/aps.48.816
|
[15] |
金石琦, 徐至展. e-Ar(3p54s,J=2)的微分散射截面. 物理学报,
1998, 47(10): 1621-1624.
doi: 10.7498/aps.47.1621
|
[16] |
朱林繁, 钟志萍, 暨青, 张晓军, 武淑兰, 凤任飞, 徐克尊. 氧分子的价壳层光学振子强度研究. 物理学报,
1997, 46(3): 458-466.
doi: 10.7498/aps.46.458
|
[17] |
贾金锋, 吴凯, 王德峥, 吕斯骅, 赵汝光, 吴思诚. 氧和一氧化碳在有序合金表面Pd{001}c(2×2)-Mn上的共吸附:生成二氧化碳的微观机制. 物理学报,
1995, 44(2): 251-258.
doi: 10.7498/aps.44.251
|
[18] |
刘磊, 李家明. 振子强度密度理论研究——类锂离子3s态到p通道跃迁振子强度密度. 物理学报,
1993, 42(12): 1901-1909.
doi: 10.7498/aps.42.1901
|
[19] |
郑能武, 李国胜. 多电子原子和离子的等电子系参数的研究(Ⅱ)——跃迁概率与振子强度的计算. 物理学报,
1993, 42(5): 735-740.
doi: 10.7498/aps.42.735
|
[20] |
鲍世宁, 黄清龙, 徐亚伯. 一氧化碳分子在铁(110)表面上吸附的角分辨紫外光电子谱. 物理学报,
1989, 38(7): 1154-1161.
doi: 10.7498/aps.38.115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