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孙雪莹, 刘飞, 段景博, 牛耕田, 邵晓鹏. 基于散斑光场偏振共模抑制性的宽谱散射成像技术. 物理学报,
2021, 70(22): 224203.
doi: 10.7498/aps.70.20210703
|
[2] |
李顺, 宋宇, 周航, 代刚, 张健. 双极型晶体管总剂量效应的统计特性. 物理学报,
2021, 70(13): 136102.
doi: 10.7498/aps.70.20201835
|
[3] |
杨春林. 等离子体中散斑光场的传输特性. 物理学报,
2018, 67(8): 085201.
doi: 10.7498/aps.67.20171795
|
[4] |
宋洪胜, 刘桂媛, 张宁玉, 庄桥, 程传福. 大散射角散斑场中有关相位奇异新特性的研究. 物理学报,
2015, 64(8): 084210.
doi: 10.7498/aps.64.084210
|
[5] |
宋洪胜, 庄桥, 刘桂媛, 秦希峰, 程传福. 菲涅耳深区散斑强度统计特性及演化. 物理学报,
2014, 63(9): 094201.
doi: 10.7498/aps.63.094201
|
[6] |
郑伟花, 贾虎. 水下高斯界面背向散射超声散斑场的相位奇异. 物理学报,
2014, 63(5): 054301.
doi: 10.7498/aps.63.054301
|
[7] |
刘曼. 高斯型弱散射屏产生的像面散斑场的分布特性研究. 物理学报,
2013, 62(9): 094204.
doi: 10.7498/aps.62.094204
|
[8] |
陈小艺, 刘曼, 李海霞, 张美娜, 宋洪胜, 滕树云, 程传福. 弱散射体产生的菲涅耳极深区散斑场相位涡旋演化的实验研究. 物理学报,
2012, 61(7): 074201.
doi: 10.7498/aps.61.074201
|
[9] |
周婷婷, 金宁德, 高忠科, 罗跃斌. 基于有限穿越可视图的时间序列网络模型. 物理学报,
2012, 61(3): 030506.
doi: 10.7498/aps.61.030506
|
[10] |
杨娟, 卞保民, 彭刚, 闫振纲, 李振华. 悬浮颗粒散射脉冲信号群的统计分形特性. 物理学报,
2010, 59(11): 7713-7718.
doi: 10.7498/aps.59.7713
|
[11] |
刘文军, 毛宏燕, 付国庆, 曲士良. 散射介质中多重散射太赫兹脉冲的时域统计特性. 物理学报,
2010, 59(2): 913-917.
doi: 10.7498/aps.59.913
|
[12] |
宋洪胜, 程传福, 滕树云, 刘曼, 刘桂媛, 张宁玉. 参考光干涉提取复振幅的散斑统计函数的实验研究. 物理学报,
2009, 58(11): 7654-7661.
doi: 10.7498/aps.58.7654
|
[13] |
宋洪胜, 程传福, 刘曼, 滕树云, 张宁玉. 散斑场相位涡旋及其传播特性的实验研究. 物理学报,
2009, 58(6): 3887-3896.
doi: 10.7498/aps.58.3887
|
[14] |
刘曼, 程传福, 宋洪胜, 滕树云, 刘桂媛. 高斯相关随机表面光散射散斑场相位奇异及其特性的理论研究. 物理学报,
2009, 58(8): 5376-5384.
doi: 10.7498/aps.58.5376
|
[15] |
杨坤德, 马远良, 史阳. 西太平洋蒸发波导的时空统计规律研究. 物理学报,
2009, 58(10): 7339-7350.
doi: 10.7498/aps.58.7339
|
[16] |
刘文军, 曹武刚, 郭金鑫, 刘海磊, 曲士良. 时域飞秒散斑的特性与测量. 物理学报,
2008, 57(4): 2192-2198.
doi: 10.7498/aps.57.2192
|
[17] |
盛利元, 曹莉凌, 孙克辉, 闻 姜. 基于TD-ERCS混沌系统的伪随机数发生器及其统计特性分析. 物理学报,
2005, 54(9): 4031-4037.
doi: 10.7498/aps.54.4031
|
[18] |
朱鸿茂, 郑伟花, 黄忠文, 朱 成. 运动界面上反射超声散斑空间运动的研究. 物理学报,
2004, 53(8): 2614-2620.
doi: 10.7498/aps.53.2614
|
[19] |
程传福, 亓东平, 刘德丽, 滕树云. 高斯相关随机表面及其光散射散斑场的模拟产生和光强概率分析. 物理学报,
1999, 48(9): 1635-1643.
doi: 10.7498/aps.48.1635
|
[20] |
王迺权, 张洪钧, 鄂云. 偏振激光散斑的积分光强的统计特性. 物理学报,
1983, 32(1): 124-132.
doi: 10.7498/aps.32.1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