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陈永, 张薇. 高速跟驰交通流动力学模型研究. 物理学报,
2020, 69(6): 064501.
doi: 10.7498/aps.69.20191251
|
[2] |
梁经韵, 张莉莉, 栾悉道, 郭金林, 老松杨, 谢毓湘. 多路段元胞自动机交通流模型. 物理学报,
2017, 66(19): 194501.
doi: 10.7498/aps.66.194501
|
[3] |
华雪东, 王炜, 王昊. 考虑自适应巡航车辆影响的上匝道系统混合交通流模型. 物理学报,
2016, 65(8): 084503.
doi: 10.7498/aps.65.084503
|
[4] |
华雪东, 王炜, 王昊. 考虑车与车互联通讯技术的交通流跟驰模型. 物理学报,
2016, 65(1): 010502.
doi: 10.7498/aps.65.010502
|
[5] |
郑伟范, 张继业, 王明文, 唐东明. 具有加权顾前势的交通流模型. 物理学报,
2014, 63(22): 228901.
doi: 10.7498/aps.63.228901
|
[6] |
曾友志, 张宁. 最相邻后车综合信息对交通流不稳定性的影响分析. 物理学报,
2014, 63(21): 218901.
doi: 10.7498/aps.63.218901
|
[7] |
葛红霞, 崔煜, 程荣军. 考虑前后车效应的反馈控制跟驰模型. 物理学报,
2014, 63(11): 110504.
doi: 10.7498/aps.63.110504
|
[8] |
梁家源, 滕维中, 薛郁. 宏观交通流模型的能耗研究. 物理学报,
2013, 62(2): 024706.
doi: 10.7498/aps.62.024706
|
[9] |
张立东, 贾磊, 朱文兴. 弯道交通流跟驰建模与稳定性分析. 物理学报,
2012, 61(7): 074501.
doi: 10.7498/aps.61.074501
|
[10] |
袁娜, 化存才. 多前车速度差的车辆跟驰模型的稳定性与孤波. 物理学报,
2012, 61(16): 160509.
doi: 10.7498/aps.61.160509
|
[11] |
葛红霞, 程荣军, 李志鹏. 考虑双速度差效应的耦合映射跟驰模型. 物理学报,
2011, 60(8): 080508.
doi: 10.7498/aps.60.080508
|
[12] |
丁建勋, 黄海军, 唐铁桥. 一种考虑速度随机慢化概率动态演化的交通流元胞自动机模型. 物理学报,
2009, 58(11): 7591-7595.
doi: 10.7498/aps.58.7591
|
[13] |
彭光含, 孙棣华, 何恒攀. 交通流双车跟驰模型与数值仿真. 物理学报,
2008, 57(12): 7541-7546.
doi: 10.7498/aps.57.7541
|
[14] |
雷 丽, 董力耘, 宋 涛, 戴世强. 基于元胞自动机模型的高架路交织区交通流的研究. 物理学报,
2006, 55(4): 1711-1717.
doi: 10.7498/aps.55.1711
|
[15] |
王 涛, 高自友, 赵小梅. 多速度差模型及稳定性分析. 物理学报,
2006, 55(2): 634-640.
doi: 10.7498/aps.55.634
|
[16] |
花 伟, 林柏梁. 考虑行车状态的一维元胞自动机交通流模型. 物理学报,
2005, 54(6): 2595-2599.
doi: 10.7498/aps.54.2595
|
[17] |
牟勇飚, 钟诚文. 基于安全驾驶的元胞自动机交通流模型. 物理学报,
2005, 54(12): 5597-5601.
doi: 10.7498/aps.54.5597
|
[18] |
葛红霞, 祝会兵, 戴世强. 智能交通系统的元胞自动机交通流模型. 物理学报,
2005, 54(10): 4621-4626.
doi: 10.7498/aps.54.4621
|
[19] |
薛郁. 优化车流的交通流格子模型. 物理学报,
2004, 53(1): 25-30.
doi: 10.7498/aps.53.25
|
[20] |
薛郁, 董力耘, 袁以武, 戴世强. 考虑车辆相对运动速度的交通流演化过程的数值模拟. 物理学报,
2002, 51(3): 492-496.
doi: 10.7498/aps.51.49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