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严豪, 丁留贯, 封莉, 顾斌. 太阳高能粒子强度与日冕物质抛射及其II型射电暴的关系. 物理学报,
2024, 73(7): 079601.
doi: 10.7498/aps.73.20231855
|
[2] |
王明军, 席建霞, 王婉柔, 李勇俊, 张佳琳. 声波扰动对大气湍流内外尺度与折射率功率谱函数的影响分析. 物理学报,
2023, 72(12): 124303.
doi: 10.7498/aps.72.20230003
|
[3] |
朱聪, 丁留贯, 周坤论, 钱天麒. II型射电暴分类及其与太阳高能粒子事件的关系. 物理学报,
2021, 70(9): 099601.
doi: 10.7498/aps.70.20201800
|
[4] |
焦小玉, 贾曼, 安红利. 一类扰动Kadomtsev-Petviashvili方程的雅可比椭圆函数解的收敛性探讨. 物理学报,
2019, 68(14): 140201.
doi: 10.7498/aps.68.20190333
|
[5] |
周坤论, 丁留贯, 王智伟, 封莉. 基于射电观测的日冕物质抛射驱动激波的统计特征研究. 物理学报,
2019, 68(13): 139601.
doi: 10.7498/aps.68.20190223
|
[6] |
倪素兰, 顾斌, 韩智伊. 行星际日冕物质抛射引起福布斯下降的一维随机微分模拟. 物理学报,
2017, 66(13): 139601.
doi: 10.7498/aps.66.139601
|
[7] |
梁志珊, 王鹏, 胡黎花, 张举丘. 埋地油气管道地磁感应电流(GIC)的混沌特性研究. 物理学报,
2014, 63(17): 170505.
doi: 10.7498/aps.63.170505
|
[8] |
赵龙, 颜廷君. 不同传感器精度下的地磁轮廓匹配定位性能分析. 物理学报,
2013, 62(6): 067702.
doi: 10.7498/aps.62.067702
|
[9] |
胡耀垓, 赵正予, 张援农. 不同释放高度的化学物质的电离层扰动特性. 物理学报,
2013, 62(20): 209401.
doi: 10.7498/aps.62.209401
|
[10] |
郝大鹏, 唐刚, 夏辉, 韩奎, 寻之朋. 遮蔽效应对抛射沉积模型标度性质的影响. 物理学报,
2012, 61(2): 028102.
doi: 10.7498/aps.61.028102
|
[11] |
刘恒, 余海军, 向伟. 带未知扰动的多涡卷混沌系统修正函数时滞投影同步. 物理学报,
2012, 61(18): 180503.
doi: 10.7498/aps.61.180503
|
[12] |
莫嘉琪. 扰动Vakhnenko方程物理模型的行波解. 物理学报,
2011, 60(9): 090203.
doi: 10.7498/aps.60.090203
|
[13] |
许永红, 温朝晖, 莫嘉琪. 扰动mKdV耦合系统的孤子解. 物理学报,
2011, 60(5): 050205.
doi: 10.7498/aps.60.050205
|
[14] |
郝大鹏, 唐刚, 夏辉, 韩奎, 寻之朋. 含遮蔽抛射沉积模型的有限尺寸效应. 物理学报,
2011, 60(3): 038102.
doi: 10.7498/aps.60.038102
|
[15] |
张亮, 张立凤, 吴海燕, 李刚. 正压Rossby波扰动能量. 物理学报,
2010, 59(1): 44-53.
doi: 10.7498/aps.59.44
|
[16] |
冯彦, 安振昌, 孙涵, 毛飞. 利用地磁场综合模型CM4分析中国大陆地区地磁场变化. 物理学报,
2010, 59(12): 8941-8953.
doi: 10.7498/aps.59.8941
|
[17] |
马小娟, 刘福生, 李一磊, 张明建, 李永宏, 孙燕云, 彭小娟, 经福谦. 冲击压缩下物质黏性系数与冲击波阵面扰动衰减特性研究. 物理学报,
2010, 59(7): 4761-4766.
doi: 10.7498/aps.59.4761
|
[18] |
刘式适, 付遵涛, 王彰贵, 刘式达. Lam函数和非线性演化方程的扰动方法. 物理学报,
2003, 52(8): 1837-1841.
doi: 10.7498/aps.52.1837
|
[19] |
魏文铎. 非晶态物质径向分布函数测定的最大熵方法. 物理学报,
1986, 35(2): 171-176.
doi: 10.7498/aps.35.171
|
[20] |
桂质廷, F.C.BROWN, C.T.KWEI.Observers. 华北地磁测量. 物理学报,
1933, 1(1): 91-94.
doi: 10.7498/aps.1.9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