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高朋林, 郑皓, 孙光爱. 中子星对自旋相关轴矢量新相互作用的约束. 物理学报,
2019, 68(18): 181102.
doi: 10.7498/aps.68.20190477
|
[2] |
郗玉兴, 单传家, 黄燕霞. 带有三体相互作用的XXZ自旋链模型的隐形传态. 物理学报,
2014, 63(11): 110305.
doi: 10.7498/aps.63.110305
|
[3] |
胡靖宇, 毛腾飞, 豆福全, 赵清. 复合绝热通道技术在谐相互作用调制的Landau-Zener模型中的应用. 物理学报,
2013, 62(17): 170303.
doi: 10.7498/aps.62.170303
|
[4] |
吕海艳, 袁伟, 侯喜文. 场与非线性介质原子相互作用模型的量子纠缠动力学特性. 物理学报,
2013, 62(11): 110301.
doi: 10.7498/aps.62.110301
|
[5] |
王涛, 黄晓理, 刘洋, 许欢. 带有Dzyaloshinski-Mariya相互作用的两比特XXZ模型的纠缠量子热机. 物理学报,
2013, 62(6): 060301.
doi: 10.7498/aps.62.060301
|
[6] |
周宗立, 章国顺, 娄平. 相互作用突然开启后的反铁磁海森伯模型. 物理学报,
2011, 60(3): 031101.
doi: 10.7498/aps.60.031101
|
[7] |
刘海莲, 王治国, 杨成全, 石云龙. 链间超交换相互作用下spin-Peierls梯子模型的基态行为. 物理学报,
2006, 55(7): 3688-3691.
doi: 10.7498/aps.55.3688
|
[8] |
董林荣. 相互作用herding模型:记忆与遗忘. 物理学报,
2006, 55(8): 4046-4050.
doi: 10.7498/aps.55.4046
|
[9] |
阮航宇. 可积模型中孤子相互作用的研究. 物理学报,
2001, 50(3): 369-376.
doi: 10.7498/aps.50.369
|
[10] |
沈建其, 朱红毅, 李军. 用不变量理论精确求解中子自旋与引力的相互作用. 物理学报,
2001, 50(10): 1884-1887.
doi: 10.7498/aps.50.1884
|
[11] |
杨光参. q振子光场模型的光与物质相互作用的非线性理论. 物理学报,
1994, 43(4): 521-529.
doi: 10.7498/aps.43.521
|
[12] |
张国民, 杨传章. 多自旋相互作用Ising模型相变类型的Monte Carlo研究. 物理学报,
1993, 42(10): 1680-1683.
doi: 10.7498/aps.42.1680
|
[13] |
许伯威, 唐坤发. 一种具有次近邻相互作用的Transverse XY模型. 物理学报,
1989, 38(4): 645-647.
doi: 10.7498/aps.38.645
|
[14] |
何启智, 杨建华, 程国均, 杨荣辅. 用夸克模型探索π-N相互作用. 物理学报,
1985, 34(1): 1-9.
doi: 10.7498/aps.34.1
|
[15] |
基本粒子理论组. 瞬时相互作用近似下介子结构波函数的一些探讨(Ⅱ)——赝标介子和矢量介子的谐振子模型. 物理学报,
1976, 25(5): 415-422.
doi: 10.7498/aps.25.415
|
[16] |
陆启铿, 刘煜奋, 邹振隆, 郭汉英. 标量-张量引力波. 物理学报,
1974, 23(2): 15-32.
doi: 10.7498/aps.23.15
|
[17] |
王永丰, 李华钟. 关于弱相互作用SU3对称性的一点注记. 物理学报,
1965, 21(11): 1921-1923.
doi: 10.7498/aps.21.1921
|
[18] |
高崇寿. 关于弱相互作用的中间玻色子理论和CP不守恒问题. 物理学报,
1964, 20(2): 184-187.
doi: 10.7498/aps.20.184
|
[19] |
陈启洲. 关于弱相互作用的中间玻色子问题. 物理学报,
1964, 20(12): 1292-1294.
doi: 10.7498/aps.20.1292
|
[20] |
王淦昌, 王祝翔, В.И.维克斯列尔, И.符拉娜, 丁大钊, В.Г.伊凡诺夫, 金仁荫, Е.Н.克拉德尼茨卡娅, А.А.库兹涅佐夫, 阮丁赐, А.В.尼基金, М.И.索洛维耶夫, Т.霍夫莫克立, 陈玲燕. 关于在有奇异粒子参加时强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的问题. 物理学报,
1961, 17(2): 73-76.
doi: 10.7498/aps.17.7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