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单翀, 孔令豹, 崔勇, 季来林, 赵晓晖, 李福建, 饶大幸, 赵元安, 隋展, 邵建达. 基于空间分辨法分析时间低相干光自聚焦效应. 物理学报,
2024, 73(9): 090601.
doi: 10.7498/aps.73.20240138
|
[2] |
陈雪梅, 张静, 易兴文, 曾登科, 杨合明, 邱昆. 基于数字相干叠加的相干光正交频分复用系统中光纤非线性容忍性研究. 物理学报,
2015, 64(14): 144203.
doi: 10.7498/aps.64.144203
|
[3] |
岑兆丰, 李晓彤. 热应力双折射介质中的光传输研究. 物理学报,
2010, 59(8): 5784-5790.
doi: 10.7498/aps.59.5784
|
[4] |
孙玉萍, 刘纪彩, 王传奎. 含时电离对飞秒脉冲激光在强双光子吸收介质中传播特性和光限幅行为的影响. 物理学报,
2009, 58(6): 3934-3942.
doi: 10.7498/aps.58.3934
|
[5] |
仓吉, 张逸新. 斜程大气中聚焦J0相关部分相干光束的传输特性. 物理学报,
2009, 58(4): 2444-2450.
doi: 10.7498/aps.58.2444
|
[6] |
黄春福, 郭 儒, 刘思敏. 多个部分非相干光孤子的相互作用. 物理学报,
2007, 56(2): 908-915.
doi: 10.7498/aps.56.908
|
[7] |
戴继慧, 郭 旗, 史信荣. 强非局域非线性介质中的涡旋光孤子. 物理学报,
2007, 56(8): 4642-4647.
doi: 10.7498/aps.56.4642
|
[8] |
林继成, 郑小虎, 曹卓良. Kerr介质中双模纠缠相干光与Bell态原子相互作用系统的原子偶极压缩. 物理学报,
2007, 56(2): 837-844.
doi: 10.7498/aps.56.837
|
[9] |
张 艳, 文 侨, 张 彬. 部分相干平顶光束在线性增益(损耗)介质中的光谱特性. 物理学报,
2006, 55(9): 4962-4967.
doi: 10.7498/aps.55.4962
|
[10] |
张霞萍, 郭 旗, 胡 巍. 强非局域非线性介质中光束传输的空间光孤子解. 物理学报,
2005, 54(11): 5189-5193.
doi: 10.7498/aps.54.5189
|
[11] |
陈树琪, 刘智波, 周文远, 田建国, 臧维平, 宋 峰, 张春平. 克尔介质中脉冲宽度对瞬态热光非线性效应的影响. 物理学报,
2004, 53(10): 3577-3582.
doi: 10.7498/aps.53.3577
|
[12] |
季小玲, 肖 希, 吕百达. 大气湍流对多色部分空间相干光传输特性的影响. 物理学报,
2004, 53(11): 3996-4001.
doi: 10.7498/aps.53.3996
|
[13] |
牛家胜, 马本堃. 在具有强非线性效应的离子晶体中光脉冲传播的孤立子特性. 物理学报,
2002, 51(12): 2818-2822.
doi: 10.7498/aps.51.2818
|
[14] |
肖 玲, 丁 刚, 景春阳, 林福成. 双激光脉冲在相干介质中的传播特性. 物理学报,
1999, 48(3): 468-473.
doi: 10.7498/aps.48.468
|
[15] |
王中阳, 龚尚庆, 徐至展. 强驱动二能级原子中阿秒相干光脉冲的产生. 物理学报,
1999, 48(5): 961-965.
doi: 10.7498/aps.48.961
|
[16] |
李建庆, 周国生, 杨伯君, 徐大雄. 时空非对称光脉冲在饱和自聚焦克尔介质中的传输. 物理学报,
1998, 47(1): 19-26.
doi: 10.7498/aps.47.19
|
[17] |
郭儒, 刘思敏, 凌振芳, 张光寅. 在局域响应的光折变晶体中的相干光放大. 物理学报,
1997, 46(9): 1681-1686.
doi: 10.7498/aps.46.1681
|
[18] |
曹昌祺, 丁小宏. 非共振Jaynes-Cummings模型中强相干光的长时间挤压行为. 物理学报,
1992, 41(11): 1771-1781.
doi: 10.7498/aps.41.1771
|
[19] |
姚关华, 徐至展. 强激光场诱导自电离中的相干效应. 物理学报,
1988, 37(11): 1760-1766.
doi: 10.7498/aps.37.1760
|
[20] |
陈岩松, 王玉堂, 李秀英. 用相干光实现Walsh变换. 物理学报,
1980, 29(10): 1307-1314.
doi: 10.7498/aps.29.13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