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范增华, 荣伟彬, 刘紫潇, 高军, 田业冰. 单指式微执行器端面冷凝液滴的迁移特性. 物理学报,
2020, 69(18): 186801.
doi: 10.7498/aps.69.20200463
|
[2] |
韩冬, 孙飞阳, 鲁继远, 宋福明, 徐跃. 采用多晶硅场板降低单光子雪崩二极管探测器暗计数. 物理学报,
2020, 69(14): 148501.
doi: 10.7498/aps.69.20200523
|
[3] |
张森, 陶旭, 冯志军, 吴淦华, 薛莉, 闫夏超, 张蜡宝, 贾小氢, 王治中, 孙俊, 董光焰, 康琳, 吴培亨. 超导单光子探测器暗计数对激光测距距离的影响. 物理学报,
2016, 65(18): 188501.
doi: 10.7498/aps.65.188501
|
[4] |
邢妍, 陈波, 王海峰, 张宏吉, 何玲平, 金方圆. Vernier型光子计数探测器阳极电容仿真与试验研究. 物理学报,
2015, 64(8): 080702.
doi: 10.7498/aps.64.080702
|
[5] |
胡慧君, 赵宝升, 盛立志, 赛小锋, 鄢秋荣, 陈宝梅, 王朋. 用于脉冲星导航的X射线光子计数探测器研究. 物理学报,
2012, 61(1): 019701.
doi: 10.7498/aps.61.019701
|
[6] |
张旋, 廖清华, 陈淑文, 胡萍, 于天宝, 刘念华. 新型高效偏振光分束器的设计. 物理学报,
2011, 60(10): 104215.
doi: 10.7498/aps.60.104215
|
[7] |
刘永安, 鄢秋荣, 盛立志, 赵菲菲, 胡慧君, 赵宝升. 电荷云尺寸对紫外光子计数成像探测器性能的影响. 物理学报,
2011, 60(4): 048501.
doi: 10.7498/aps.60.048501
|
[8] |
鄢秋荣, 赵宝升, 杨颢, 刘永安, 朱香平, 李梅. 一维游标位敏阳极光子计数探测器. 物理学报,
2010, 59(9): 6164-6171.
doi: 10.7498/aps.59.6164
|
[9] |
刘会师, 忻向军, 尹霄丽, 余重秀, 张琦. 切比雪夫光混沌发生器的优化. 物理学报,
2009, 58(4): 2231-2234.
doi: 10.7498/aps.58.2231
|
[10] |
张小东, 杨贺润, 段利敏, 徐瑚珊, 胡碧涛, 李春艳, 李祖玉. Micromegas探测器计数曲线、增益以及能量分辨特性的研究. 物理学报,
2008, 57(4): 2141-2144.
doi: 10.7498/aps.57.2141
|
[11] |
李 园, 李 刚, 张玉驰, 王晓勇, 王军民, 张天才. 计数率和分辨时间对光场统计性质测量的影响——单探测器直接测量的实验分析. 物理学报,
2006, 55(11): 5779-5783.
doi: 10.7498/aps.55.5779
|
[12] |
王朝俊, 何景棠, 郑志鹏, 唐孝威. 低气压正比计数管. 物理学报,
1976, 25(2): 175-177.
doi: 10.7498/aps.25.175
|
[13] |
李铁城, 霍裕平. Raman光激射器. 物理学报,
1965, 21(12): 1933-1950.
doi: 10.7498/aps.21.1933
|
[14] |
章迺森, 徐永昌, 何远虙, Г.В.Мельников, А.С.Вовенко. 利用大型闪烁描迹仪的多计数器系统. 物理学报,
1965, 21(4): 748-764.
doi: 10.7498/aps.21.748
|
[15] |
方励之, 罗一祖. 关于光激射器的线宽. 物理学报,
1964, 20(11): 1079-1089.
doi: 10.7498/aps.20.1079
|
[16] |
唐孝威. 可控制脉冲供电计数管(Ⅲ). 物理学报,
1961, 17(9): 430-438.
doi: 10.7498/aps.17.430
|
[17] |
唐孝威. 可控制脉冲供电计数管(Ⅱ). 物理学报,
1961, 17(7): 340-352.
doi: 10.7498/aps.17.340
|
[18] |
唐孝威. 可控制脉冲供电计数管(Ⅰ). 物理学报,
1961, 17(6): 273-286.
doi: 10.7498/aps.17.273
|
[19] |
魏荣爵. 由於蒸發与凝结过程声音在霧氣中衰減的理论. 物理学报,
1953, 9(3): 149-169.
doi: 10.7498/aps.9.149
|
[20] |
陳尚義, 劉本巽. 普通電燈泡之整流作用. 物理学报,
1948, 7(3): 192-205.
doi: 10.7498/aps.7.19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