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金锐, 高翔, 曾德灵, 顾春, 岳现房, 李家明. 离化态原子基态电子结构特征与轨道竞争规律. 物理学报,
2016, 65(14): 140702.
doi: 10.7498/aps.65.140702
|
[2] |
熊庄, 汪振新, Naoum C. Bacalis. 基于改进变分法对原子激发态精确波函数的研究. 物理学报,
2014, 63(5): 053104.
doi: 10.7498/aps.63.053104
|
[3] |
熊涛, 张杰, 陈祥磊, 叶邦角, 杜淮江, 翁惠民. 单晶固体中正电子波函数的计算. 物理学报,
2010, 59(10): 7374-7377.
doi: 10.7498/aps.59.7374
|
[4] |
郑曙东, 李博文, 李冀光, 董晨钟, 袁文渊. 原子核的有限体积效应对高离化态离子能级和波函数的影响. 物理学报,
2009, 58(3): 1556-1562.
doi: 10.7498/aps.58.1556
|
[5] |
桑萃萃, 万建杰, 董晨钟, 丁晓彬, 蒋 军. 锂原子光电离过程中的弛豫效应. 物理学报,
2008, 57(4): 2152-2160.
doi: 10.7498/aps.57.2152
|
[6] |
李 杰, 董晨钟, 颉录有. 内壳层电子激发(电离)诱发的电子波函数的弛豫及其对辐射跃迁概率的影响. 物理学报,
2006, 55(2): 655-660.
doi: 10.7498/aps.55.655
|
[7] |
李兴华, 杨亚天. 氢原子波函数的玻色算子表示. 物理学报,
2005, 54(1): 12-17.
doi: 10.7498/aps.54.12
|
[8] |
刘磊. 原子体系近核区电子波函数振幅(Ⅲ)——用不同自洽场理论方法对若干问题比较研究. 物理学报,
1993, 42(3): 379-384.
doi: 10.7498/aps.42.379
|
[9] |
屈卫星, 徐至展, 张文琦. 二阶离化过程对双光子自电离光电子能谱的影响. 物理学报,
1991, 40(5): 686-692.
doi: 10.7498/aps.40.686
|
[10] |
黄湘友. 氢原子波函数的经典极限分析. 物理学报,
1991, 40(10): 1553-1561.
doi: 10.7498/aps.40.1553
|
[11] |
刘磊, 李家明. 原子体系近核区电子波函数振幅(Ⅱ)——离化态原子近核区电子波函数振幅. 物理学报,
1991, 40(12): 1929-1933.
doi: 10.7498/aps.40.1929
|
[12] |
鲍敏琪, 仝晓民, 李家明. 离化态原子的激发态结构. 物理学报,
1989, 38(11): 1802-1808.
doi: 10.7498/aps.38.1802
|
[13] |
庞根弟, 蔡建华. 层厚无序超晶格的电子波函数特征. 物理学报,
1988, 37(4): 691-693.
doi: 10.7498/aps.37.691
|
[14] |
刘磊, 仝晓民, 李家明. 离化态铁原子光电离截面研究. 物理学报,
1988, 37(11): 1800-1806.
doi: 10.7498/aps.37.1800
|
[15] |
李白文;陈暖球;张学荣;张承修. Na原子高里德伯态的波函数和振子强度. 物理学报,
1987, 36(8): 998-1003.
doi: 10.7498/aps.36.998
|
[16] |
董骐, 李家明. 离化态原子的电子结构. 物理学报,
1986, 35(12): 1634-1639.
doi: 10.7498/aps.35.1634
|
[17] |
李家明, 赵中新. 离化态原子Kα射线移位的规律. 物理学报,
1981, 30(1): 105-110.
doi: 10.7498/aps.30.105
|
[18] |
陈鹤琴. μ-+He3→H3+ν过程的几率及原子核波函数. 物理学报,
1965, 21(11): 1897-1902.
doi: 10.7498/aps.21.1897
|
[19] |
芶清泉, 黄樹勋. 原子的解析波函数. 物理学报,
1962, 18(2): 63-71.
doi: 10.7498/aps.18.63
|
[20] |
赵晓峰, 陈式刚, 蒋月明. 锑与铟的解析原子波函数. 物理学报,
1962, 18(3): 175-176.
doi: 10.7498/aps.18.17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