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刘蓉, 田进寿, 李昊, 王强强, 王超, 温文龙, 卢裕, 刘虎林, 曹希斌, 王俊锋, 徐向晏, 王兴. 行波偏转器前置短磁聚焦条纹变像管理论设计与实验研究. 物理学报,
2014, 63(5): 058501.
doi: 10.7498/aps.63.058501
|
[2] |
张毅. 相对论性力学系统的Birkhoff对称性与守恒量. 物理学报,
2012, 61(21): 214501.
doi: 10.7498/aps.61.214501
|
[3] |
胥建卫, 王顺金. 电子的相对论平均场理论与一阶、二阶Rashba效应. 物理学报,
2009, 58(7): 4878-4882.
doi: 10.7498/aps.58.4878
|
[4] |
丁斌刚, 张大立, 鲁定辉. 相对论平均场理论框架下对能的系统研究. 物理学报,
2009, 58(9): 6086-6090.
doi: 10.7498/aps.58.6086
|
[5] |
张 凯, 冯 俊. 相对论Birkhoff系统的对称性与稳定性. 物理学报,
2005, 54(7): 2985-2989.
doi: 10.7498/aps.54.2985
|
[6] |
方建会, 陈培胜, 张 军, 李 红. 相对论力学系统的形式不变性与Lie对称性. 物理学报,
2003, 52(12): 2945-2948.
doi: 10.7498/aps.52.2945
|
[7] |
方建会, 闫向宏, 陈培胜. 相对论力学系统的形式不变性与Noether对称性. 物理学报,
2003, 52(7): 1561-1564.
doi: 10.7498/aps.52.1561
|
[8] |
贾利群. 转动系统的相对论性分析静力学理论. 物理学报,
2003, 52(5): 1039-1043.
doi: 10.7498/aps.52.1039
|
[9] |
方建会, 赵嵩卿. 相对论性转动变质量系统的Lie对称性与守恒量. 物理学报,
2001, 50(3): 390-393.
doi: 10.7498/aps.50.390
|
[10] |
罗绍凯, 傅景礼, 陈向炜. 转动系统相对论性Birkhoff动力学的基本理论. 物理学报,
2001, 50(3): 383-389.
doi: 10.7498/aps.50.383
|
[11] |
罗绍凯, 郭永新, 陈向炜. 转动相对论系统动力学的积分理论. 物理学报,
2001, 50(11): 2053-2058.
doi: 10.7498/aps.50.2053
|
[12] |
刘录新. 相对论热力学向量理论对Schwarzschild场中物质系统特性的研究. 物理学报,
1997, 46(12): 2300-2304.
doi: 10.7498/aps.46.2300
|
[13] |
曾贵华, 余玮, 沈百飞, 徐至展. 高阶相对论谐波辐射的理论研究. 物理学报,
1996, 45(9): 1487-1491.
doi: 10.7498/aps.45.1487
|
[14] |
李钰. 聚焦-偏转复合系统的相对论五级几何象差方程. 物理学报,
1986, 35(11): 1488-1495.
doi: 10.7498/aps.35.1488
|
[15] |
艾克聪, 西门纪业, 周立伟. 电磁复合聚焦—偏转球面阴极透镜的相对论象差理论. 物理学报,
1986, 35(9): 1210-1222.
doi: 10.7498/aps.35.1210
|
[16] |
丁守谦. 普遍的电偏转三级象差系数及其与光栅图的关系. 物理学报,
1983, 32(2): 145-155.
doi: 10.7498/aps.32.145
|
[17] |
周立伟, 艾克聪, 潘顺臣. 关于电磁复合聚焦阴极透镜的象差理论. 物理学报,
1983, 32(3): 376-392.
doi: 10.7498/aps.32.376
|
[18] |
李钰, 西门纪业. 多级聚焦-偏转复合系统的相对论象差理论. 物理学报,
1982, 31(5): 604-614.
doi: 10.7498/aps.31.604
|
[19] |
西门纪业. 静电透镜与磁偏转器的复合系统的电子光学性质和象差理论. 物理学报,
1978, 27(3): 247-259.
doi: 10.7498/aps.27.247
|
[20] |
西门纪业. 磁透镜与偏转器的复合系统的电子光学性质和象差理论. 物理学报,
1977, 26(1): 34-53.
doi: 10.7498/aps.26.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