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钱利波, 朱樟明, 杨银堂. 一种考虑硅通孔电阻-电容效应的三维互连线模型. 物理学报,
2012, 61(6): 068001.
doi: 10.7498/aps.61.068001
|
[2] |
文黎巍, 王玉梅, 裴慧霞, 丁俊. Sb系half-Heusler合金磁性及电子结构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物理学报,
2011, 60(4): 047110.
doi: 10.7498/aps.60.047110
|
[3] |
胡玉平, 平凯斌, 闫志杰, 杨雯, 宫长伟. Finemet合金析出相-Fe(Si)结构与磁性的第一性原理计算. 物理学报,
2011, 60(10): 107504.
doi: 10.7498/aps.60.107504
|
[4] |
罗礼进, 仲崇贵, 全宏瑞, 谭志中, 蒋青, 江学范. Heusler合金Mn2NiGe磁性形状记忆效应的第一性原理预测. 物理学报,
2010, 59(11): 8037-8041.
doi: 10.7498/aps.59.8037
|
[5] |
宋亚舞, 孙 华. 非磁性半导体异常磁电阻效应的有效介质理论. 物理学报,
2008, 57(11): 7178-7184.
doi: 10.7498/aps.57.7178
|
[6] |
鲍丙豪, 宋雪丰, 任乃飞, 李长生. 非晶态合金薄带与膜的巨磁电阻抗效应理论及计算. 物理学报,
2006, 55(7): 3698-3704.
doi: 10.7498/aps.55.3698
|
[7] |
杨全民, 王玲玲. 频率对纳米晶软磁合金磁性能影响的理论解释. 物理学报,
2005, 54(9): 4256-4262.
doi: 10.7498/aps.54.4256
|
[8] |
施一生. Fe1-xPdx合金电子结构和磁性的理论研究. 物理学报,
2003, 52(4): 993-998.
doi: 10.7498/aps.52.993
|
[9] |
刘国磊, 敬 超, 吴 镝, 吴义政, 董国胜, 金晓峰. Co1-xMnx合金电子结构和磁性的理论研究. 物理学报,
1999, 48(12): 2369-2376.
doi: 10.7498/aps.48.2369
|
[10] |
吴建华, 李伯臧, 蒲富恪. 磁性多层膜的巨磁电阻随铁磁和非磁层厚度变化的唯象理论计算. 物理学报,
1996, 45(1): 113-120.
doi: 10.7498/aps.45.113
|
[11] |
赵平波, 李伯臧, 蒲富恪. 互不固溶磁性颗粒合金巨磁电阻的一个唯象理论. 物理学报,
1996, 45(7): 1191-1196.
doi: 10.7498/aps.45.1191
|
[12] |
彭建平, 周世勋. 复连通二维电子系统电阻量子化的理论解释. 物理学报,
1990, 39(9): 1461-1464.
doi: 10.7498/aps.39.1461
|
[13] |
何华春, 冯本政. 非晶态合金的电阻应变系数. 物理学报,
1989, 38(1): 140-144.
doi: 10.7498/aps.38.140
|
[14] |
魏国柱, 陈凌孚. 二维磁性合金的RKKY耦合电阻. 物理学报,
1986, 35(5): 681-686.
doi: 10.7498/aps.35.681
|
[15] |
曹忠胜, 赵忠贤, 冯本政. 金属玻璃CuTi合金的电阻率. 物理学报,
1985, 34(5): 652-662.
doi: 10.7498/aps.34.652
|
[16] |
汪仲诚, 刘福绥. 稀磁合金中“电阻极大”现象的双杂质散射理论. 物理学报,
1983, 32(1): 33-45.
doi: 10.7498/aps.32.33
|
[17] |
杨振青. 一维互作用扭折-声子气体的统计理论. 物理学报,
1981, 30(3): 389-400.
doi: 10.7498/aps.30.389
|
[18] |
雷啸霖. 替代式合金系统的电阻率. 物理学报,
1980, 29(11): 1395-1404.
doi: 10.7498/aps.29.1395
|
[19] |
雷啸霖. 无序晶态合金的电阻率. 物理学报,
1980, 29(11): 1385-1394.
doi: 10.7498/aps.29.1385
|
[20] |
邝宇平, 易余萍. 铁磁性的量子理论. 物理学报,
1963, 19(9): 541-559.
doi: 10.7498/aps.19.54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