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成玉国, 程谋森, 王墨戈, 李小康. 磁场对螺旋波等离子体波和能量吸收影响的数值研究. 物理学报,
2014, 63(3): 035203.
doi: 10.7498/aps.63.035203
|
[2] |
蓝朝晖, 胡希伟, 刘明海. 大面积表面波等离子体源微波功率吸收的数值模拟研究. 物理学报,
2011, 60(2): 025205.
doi: 10.7498/aps.60.025205
|
[3] |
陈华, 汪力. 金属导线偶合THz表面等离子体波. 物理学报,
2009, 58(7): 4605-4609.
doi: 10.7498/aps.58.4605
|
[4] |
葛琳, 季沛勇. 等离子体波背景下的光子Berry相位. 物理学报,
2009, 58(1): 347-353.
doi: 10.7498/aps.58.347
|
[5] |
何民卿, 董全力, 盛政明, 翁苏明, 陈民, 武慧春, 张杰. 强激光与稠密等离子体作用引起的冲击波加速离子的研究. 物理学报,
2009, 58(1): 363-372.
doi: 10.7498/aps.58.363
|
[6] |
张继彦, 杨家敏, 许 琰, 杨国洪, 颜 君, 孟广为, 丁耀南, 汪 艳. 辐射加热Al等离子体的吸收谱实验. 物理学报,
2008, 57(2): 985-989.
doi: 10.7498/aps.57.985
|
[7] |
徐 慧, 盛政明, 张 杰. 相对论效应对激光在等离子体中的共振吸收的影响. 物理学报,
2006, 55(10): 5354-5361.
doi: 10.7498/aps.55.5354
|
[8] |
宋法伦, 曹金祥, 王 舸. 弱电离等离子体对电磁波吸收的物理模型和数值求解. 物理学报,
2005, 54(2): 807-811.
doi: 10.7498/aps.54.807
|
[9] |
刘明海, 胡希伟, 邬钦崇, 俞国扬. 电子回旋共振等离子体源的数值模拟. 物理学报,
2000, 49(3): 497-501.
doi: 10.7498/aps.49.497
|
[10] |
刘大庆, 曹莉华, 常文蔚, 岳宗五. 激光等离子体共振吸收的波碎过程. 物理学报,
1997, 46(6): 1137-1145.
doi: 10.7498/aps.46.1137
|
[11] |
沈学民. 托卡马克等离子体非全吸收离子迴旋波的耦合计算. 物理学报,
1995, 44(4): 570-580.
doi: 10.7498/aps.44.570
|
[12] |
马锦秀, 陈荣清, 徐至展. 等离子体中受激Raman效应引起的近简并四波混频. 物理学报,
1991, 40(4): 568-574.
doi: 10.7498/aps.40.568
|
[13] |
盛政明, 马锦秀, 徐至展. 光在等离子体中的共振吸收解析研究. 物理学报,
1991, 40(10): 1632-1637.
doi: 10.7498/aps.40.1632
|
[14] |
谭维翰, 余文炎, 林尊琪, 毕无忌, 邓锡铭. 由自聚焦细丝引起的共振吸收. 物理学报,
1986, 35(4): 535-539.
doi: 10.7498/aps.35.535
|
[15] |
顾彪. 无规频率调制对冷等离子体波碎的抑制作用. 物理学报,
1985, 34(7): 873-881.
doi: 10.7498/aps.34.873
|
[16] |
余玮, 徐至展. 激光等离子体中的共振吸收所引起的谐波发射. 物理学报,
1984, 33(4): 547-553.
doi: 10.7498/aps.33.547
|
[17] |
沈文达, 袁捷, 朱莳通. 球对称激光等离子体中由TE波引起的自生磁场. 物理学报,
1983, 32(8): 1035-1042.
doi: 10.7498/aps.32.1035
|
[18] |
沈文达, 朱莳通. 激光等离子体波纹临界面的共振吸收和二次谐波产生. 物理学报,
1981, 30(7): 945-952.
doi: 10.7498/aps.30.945
|
[19] |
范俊颖, 吴存恺, 王志英. 共振吸收增强的四波混频理论. 物理学报,
1980, 29(7): 897-904.
doi: 10.7498/aps.29.897
|
[20] |
吴存恺, 范俊颖. 在钕玻璃中双光子共振吸收引起的非线性折射率. 物理学报,
1979, 28(5): 150-152.
doi: 10.7498/aps.28.15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