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周康, 黎华, 万文坚, 李子平, 曹俊诚. 太赫兹量子级联激光器频率梳的色散. 物理学报,
2019, 68(10): 109501.
doi: 10.7498/aps.68.20190217
|
[2] |
邱小浪, 王爽爽, 张晓健, 朱仁江, 张鹏, 郭于鹤洋, 宋晏蓉. 双波长外腔面发射激光器. 物理学报,
2019, 68(11): 114204.
doi: 10.7498/aps.68.20182261
|
[3] |
孙波, 吴加贵, 王顺天, 吴正茂, 夏光琼. 基于平行偏振光注入的1550nm波段垂直腔表面发射激光器获取窄线宽光子微波的理论和实验研究. 物理学报,
2016, 65(1): 014207.
doi: 10.7498/aps.65.014207
|
[4] |
车驰, 柳青峰, 马晶, 周彦平. 位移效应对量子点激光器的性能影响. 物理学报,
2013, 62(9): 094219.
doi: 10.7498/aps.62.094219
|
[5] |
张帆, 李林, 马晓辉, 李占国, 隋庆学, 高欣, 曲轶, 薄报学, 刘国军. InGaAs/GaAs应变量子阱激光器线宽展宽因子的理论研究. 物理学报,
2012, 61(5): 054209.
doi: 10.7498/aps.61.054209
|
[6] |
方晓惠, 胡明列, 宋有建, 谢辰, 柴路, 王清月. 多芯光子晶体光纤锁模激光器. 物理学报,
2011, 60(6): 064208.
doi: 10.7498/aps.60.064208
|
[7] |
张新陆, 王月珠, 李立, 鞠有伦, 姜波. 端面抽运Tm,Ho:YLF激光器双稳特性的理论分析与实验研究. 物理学报,
2009, 58(2): 964-969.
doi: 10.7498/aps.58.964
|
[8] |
许 鸥, 鲁韶华, 简水生. 用于单频光纤激光器的光纤光栅双腔Fabry-Perot结构传输谱特性理论研究. 物理学报,
2008, 57(10): 6404-6411.
doi: 10.7498/aps.57.6404
|
[9] |
林桂江, 周志文, 赖虹凯, 李 成, 陈松岩, 余金中. Si/SiGe量子级联激光器的能带设计. 物理学报,
2007, 56(7): 4137-4142.
doi: 10.7498/aps.56.4137
|
[10] |
王可嘉, 刘劲松, 吕健滔. 双光子抽运随机激光器中辐射光能量的演化. 物理学报,
2007, 56(7): 3906-3910.
doi: 10.7498/aps.56.3906
|
[11] |
宋峰, 姚建铨, 乔金元, 陈晓波, 张光寅. 双波长脉冲激光器的速率方程理论及其数值计算. 物理学报,
1997, 46(9): 1725-1730.
doi: 10.7498/aps.46.1725
|
[12] |
朱箭, 张光寅, 陈晓波. Ho激光器阈值的理论分析. 物理学报,
1996, 45(8): 1337-1343.
doi: 10.7498/aps.45.1337
|
[13] |
胡响明. 双光子双模激光的朗之万理论. 物理学报,
1995, 44(12): 1921-1928.
doi: 10.7498/aps.44.1921
|
[14] |
黄洪斌. 抽运统计对多级联双光子关联自发辐射激光器噪声的影响(Ⅰ). 物理学报,
1995, 44(4): 545-551.
doi: 10.7498/aps.44.545
|
[15] |
胡响明, 汪德新. 光抽运双光子激光朗之万量子理论. 物理学报,
1992, 41(3): 437-441.
doi: 10.7498/aps.41.437
|
[16] |
汪映海, 胡成生, 汪志诚. 带注入信号的双光子激光器的双稳性质. 物理学报,
1991, 40(2): 226-233.
doi: 10.7498/aps.40.226
|
[17] |
巴恩旭, 杨性愉, 沈寿春. 横向塞曼激光器理论. 物理学报,
1984, 33(4): 496-507.
doi: 10.7498/aps.33.496
|
[18] |
潘少华, 韩全生. 分布反馈染料激光器的半经典理论. 物理学报,
1982, 31(3): 318-327.
doi: 10.7498/aps.31.318
|
[19] |
潘少华. 染料激光器模式耦合半经典理论. 物理学报,
1981, 30(8): 1067-1076.
doi: 10.7498/aps.30.1067
|
[20] |
刘皇风, 王联治. 双泵染料激光器. 物理学报,
1978, 27(3): 284-290.
doi: 10.7498/aps.27.28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