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王攀, 王仲根, 孙玉发, 聂文艳. 新型压缩感知计算模型分析三维电大目标电磁散射特性. 物理学报,
2023, 72(3): 030202.
doi: 10.7498/aps.72.20221532
|
[2] |
陈鑫淼, 李海英, 吴涛, 孟祥帅, 黎凤霞. 金属目标对贝塞尔涡旋波束的近场电磁散射特性. 物理学报,
2023, 72(10): 100302.
doi: 10.7498/aps.72.20222192
|
[3] |
袁倩, 周培阳, 何姿, 陈学文, 丁大志. 基于混合场积分方程的半空间上方金属目标电磁散射特性高效分析. 物理学报,
2022, 71(11): 114101.
doi: 10.7498/aps.71.20212152
|
[4] |
陈旭凡, 杨强, 胡小会. 过渡金属原子掺杂对二维CrBr3电磁学性能的调控. 物理学报,
2021, 70(24): 247401.
doi: 10.7498/aps.70.20210936
|
[5] |
陈国祥, 樊晓波, 李思琦, 张建民. 碱金属和碱土金属掺杂二维GaN材料电磁特性的第一性原理计算. 物理学报,
2019, 68(23): 237303.
doi: 10.7498/aps.68.20191246
|
[6] |
徐世龙, 胡以华, 赵楠翔, 王阳阳, 李乐, 郭力仁. 金属目标原子晶格结构对其量子雷达散射截面的影响. 物理学报,
2015, 64(15): 154203.
doi: 10.7498/aps.64.154203
|
[7] |
柴水荣, 郭立新. 基于压缩感知的一维海面与二维舰船复合后向电磁散射快速算法研究. 物理学报,
2015, 64(6): 060301.
doi: 10.7498/aps.64.060301
|
[8] |
吴庚坤, 姬光荣, 姬婷婷, 任红霞. 基于文氏改进谱的二维粗糙海面模型及其电磁散射研究. 物理学报,
2014, 63(13): 134203.
doi: 10.7498/aps.63.134203
|
[9] |
刘广东, 张开银. 二维电磁逆散射问题的时域高斯-牛顿反演算法. 物理学报,
2014, 63(3): 034102.
doi: 10.7498/aps.63.034102
|
[10] |
杨利霞, 沈丹华, 施卫东. 三维时变等离子体目标的电磁散射特性研究. 物理学报,
2013, 62(10): 104101.
doi: 10.7498/aps.62.104101
|
[11] |
姬伟杰, 童创明. 二维海面上舰船目标电磁散射及合成孔径雷达成像技术研究. 物理学报,
2012, 61(16): 160301.
doi: 10.7498/aps.61.160301
|
[12] |
秦三团, 郭立新, 代少玉, 龚书喜. 二维随机粗糙面上导体目标复合瞬态散射的混合算法. 物理学报,
2011, 60(7): 074217.
doi: 10.7498/aps.60.074217
|
[13] |
任新成, 郭立新. 具有二维fBm特征的分层介质粗糙面电磁散射的特性研究. 物理学报,
2009, 58(3): 1627-1634.
doi: 10.7498/aps.58.1627
|
[14] |
李海英, 吴振森. 二维高斯波束对多层球粒子电磁散射的解析解. 物理学报,
2008, 57(2): 833-838.
doi: 10.7498/aps.57.833
|
[15] |
王运华, 张彦敏, 郭立新. 平面上方二维介质目标对高斯波束的电磁散射研究. 物理学报,
2008, 57(9): 5529-5536.
doi: 10.7498/aps.57.5529
|
[16] |
王运华, 郭立新, 吴振森. 改进的二维分形模型在海面电磁散射中的应用. 物理学报,
2006, 55(10): 5191-5199.
doi: 10.7498/aps.55.5191
|
[17] |
郭立新, 王运华, 吴振森. 二维导体微粗糙面与其上方金属平板的复合电磁散射研究. 物理学报,
2005, 54(11): 5130-5138.
doi: 10.7498/aps.54.5130
|
[18] |
郭立新, 吴振森. 二维分数布朗运动(FBM)随机粗糙面电磁散射的基尔霍夫近似. 物理学报,
2001, 50(1): 42-47.
doi: 10.7498/aps.50.42
|
[19] |
郭立新, 吴振森. 二维导体粗糙面电磁散射的分形特征研究. 物理学报,
2000, 49(6): 1064-1069.
doi: 10.7498/aps.49.1064
|
[20] |
贺奇才, 黄耀熊. 平面电磁波在任意方向运动的介质-介质界面上的反射和透射. 物理学报,
1999, 48(6): 1044-1051.
doi: 10.7498/aps.48.10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