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罗娅, 张耘, 梁金铃, 刘林凤. 铜铁镁三掺铌酸锂晶体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物理学报,
2020, 69(5): 054205.
doi: 10.7498/aps.69.20191799
|
[2] |
李文胜, 罗时军, 黄海铭, 张琴, 付艳华. 由单负材料组成的一维对称型光子晶体中的隧穿模. 物理学报,
2012, 61(17): 174101.
doi: 10.7498/aps.61.174101
|
[3] |
钟东洲, 佘卫龙. 铌酸锂晶体中飞秒激光脉冲线性电光效应及其色散补偿. 物理学报,
2012, 61(6): 064214.
doi: 10.7498/aps.61.064214
|
[4] |
杨超, 刘大刚, 刘腊群, 夏蒙重, 王辉辉, 王小敏. 负氢离子源中电子能量沉积三维数值模拟研究. 物理学报,
2012, 61(15): 155205.
doi: 10.7498/aps.61.155205
|
[5] |
师丽红, 阎文博, 申绪男, 陈贵锋, 陈洪建, 乔会宾, 贾芳芳, 林爱调. 掺铁铌酸锂晶体中光致散射的锂组分和温度依赖关系研究. 物理学报,
2012, 61(23): 234207.
doi: 10.7498/aps.61.234207
|
[6] |
宋戈, 许静平, 羊亚平. 三层单负材料结构中电磁波模分析. 物理学报,
2011, 60(7): 074101.
doi: 10.7498/aps.60.074101
|
[7] |
齐继伟, 李玉栋, 许京军, 崔国新, 孔凡磊, 孙 骞. 铌酸锂晶体中的磁光折变效应研究. 物理学报,
2007, 56(12): 7015-7022.
doi: 10.7498/aps.56.7015
|
[8] |
曲伟娟, 刘德安, 职亚楠, 栾 竹, 刘立人. 利用数字全息干涉术观察RuO2:LiNbO3晶体中畴反转的区域特性. 物理学报,
2006, 55(8): 4276-4281.
doi: 10.7498/aps.55.4276
|
[9] |
高垣梅, 刘思敏, 郭 儒, 黄春福, 汪大云. Y向切割掺杂铌酸锂晶体中的光耦合. 物理学报,
2004, 53(9): 2958-2963.
doi: 10.7498/aps.53.2958
|
[10] |
佘卫龙, 李庆行, 余振新, 高兆兰, 莫党, 朱德瑞. Ce:KNSBN晶体中ps激光脉冲二波耦合的直接观察与记录. 物理学报,
1993, 42(10): 1608-1611.
doi: 10.7498/aps.42.1608
|
[11] |
赵庆兰, 黄依森, 唐鼎元. 三硼酸锂(LBO)单晶的位错研究. 物理学报,
1992, 41(2): 272-275.
doi: 10.7498/aps.41.272
|
[12] |
刘思敏, 张光寅, 武原庆. LiNbO3:Fe晶体中光感应自衍射观察. 物理学报,
1988, 37(2): 268-273.
doi: 10.7498/aps.37.268
|
[13] |
史子康, 江爱栋, 叶海涛, 陈创天. 新型热释电晶体低温相偏硼酸钡电学性能和它在高功率红外探测器中应用的可能性. 物理学报,
1985, 34(1): 140-144.
doi: 10.7498/aps.34.140
|
[14] |
卢绍芳, 何美云, 黄金陵. 偏硼酸钡低温相的晶体结构. 物理学报,
1982, 31(7): 948-955.
doi: 10.7498/aps.31.948
|
[15] |
郭常霖. β—SiC外延层中晶体缺陷的观察. 物理学报,
1982, 31(11): 1526-1533.
doi: 10.7498/aps.31.1526
|
[16] |
李子荣, 薛荣坚, 陈立泉. 快离子导体Lisicon(锗酸锌锂)晶体中7Li的NMR研究. 物理学报,
1981, 30(10): 1388-1392.
doi: 10.7498/aps.30.1388
|
[17] |
王业宁, 朱劲松, 谈云鹏. 铌酸锂晶体中多畴层带区倍频光的研究. 物理学报,
1980, 29(12): 1629-1635.
doi: 10.7498/aps.29.1629
|
[18] |
徐秀荫, 冯端. 应用反射光双折射貌相法观察旋光性晶体锗酸铋中的位错及亚晶界. 物理学报,
1980, 29(12): 1636-1639.
doi: 10.7498/aps.29.1636
|
[19] |
碘酸锂晶体研究小组. α-和β-碘酸锂晶体在水溶液中的形成条件和相对稳定性. 物理学报,
1975, 24(2): 91-96.
doi: 10.7498/aps.24.91
|
[20] |
钱临照;何寿安;杨大宇. 铝单晶体滑移的电子显微镜观察(三). 物理学报,
1956, 12(6): 643-646.
doi: 10.7498/aps.12.64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