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李春雨, 郝广周, 刘钺强, 王炼, 刘艺慧子. 托卡马克装置中等离子体环向旋转对三维响应场的影响. 物理学报,
2022, 71(7): 075202.
doi: 10.7498/aps.71.20211975
|
[2] |
卢洪伟, 胡立群, 林士耀, 钟国强, 周瑞杰, 张继宗. HT-7托卡马克等离子体slide-away放电研究. 物理学报,
2010, 59(8): 5596-5601.
doi: 10.7498/aps.59.5596
|
[3] |
龚学余, 彭晓炜, 谢安平, 刘文艳. 托卡马克等离子体不同运行模式下的电子回旋波电流驱动. 物理学报,
2006, 55(3): 1307-1314.
doi: 10.7498/aps.55.1307
|
[4] |
郑永真, 齐昌炜, 丁玄同, 郦文忠. 托卡马克等离子体中内部磁扰动的测量研究. 物理学报,
2006, 55(1): 294-298.
doi: 10.7498/aps.55.294
|
[5] |
刘才根, 钱尚介, 万华明. 电子回旋波驱动的托卡马克芯部等离子体极向旋转. 物理学报,
1998, 47(9): 1515-1519.
doi: 10.7498/aps.47.1515
|
[6] |
董丽芳, 王龙, 李赞良. CT-6B托卡马克等离子体密度涨落的测量. 物理学报,
1996, 45(10): 1694-1703.
doi: 10.7498/aps.45.1694
|
[7] |
韩申生, 朱士尧. KT-5B托卡马克等离子体中剪切Alfven波的激发特性. 物理学报,
1991, 40(8): 1290-1297.
doi: 10.7498/aps.40.1290
|
[8] |
罗耀全, 王龙, 杨思泽, 陈雁萍, 戚霞枝, 李赞良, 王文书, 李文莱, 赵华, 唐继辉, 谭富传. CT-6B托卡马克的电子迴旋波加热实验. 物理学报,
1990, 39(3): 399-407.
doi: 10.7498/aps.39.399
|
[9] |
王龙, 罗耀全, 李赞良, 王文书, 杨思泽, 李文莱, 戚霞枝, 赵华. 托卡马克微波预电离等离子体. 物理学报,
1989, 38(5): 714-721.
doi: 10.7498/aps.38.714
|
[10] |
李赞良, 王文书, 李文莱, 刘翔, 李孝昌. CT-6B托卡马克装置上电流上升阶段电子温度的光谱测量. 物理学报,
1989, 38(4): 637-644.
doi: 10.7498/aps.38.637
|
[11] |
李唯强, 戚霞枝, 王龙. CT-6B托卡马克装置反常电子热导测量. 物理学报,
1988, 37(3): 447-451.
doi: 10.7498/aps.37.447
|
[12] |
王文书, 李赞良, 黄矛. CT-6B托卡马克等离子体的真空紫外光谱. 物理学报,
1987, 36(6): 712-716.
doi: 10.7498/aps.36.712
|
[13] |
汪茂泉. 流动等离子体对托卡马克中撕裂模的影响. 物理学报,
1986, 35(9): 1227-1232.
doi: 10.7498/aps.35.1227
|
[14] |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一○一组,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一○二组. CT-6B托卡马克微波预电离实验. 物理学报,
1986, 35(12): 1657-1661.
doi: 10.7498/aps.35.1657
|
[15] |
胡淑琴, 连钟祥. CT-6B托卡马克的红宝石激光90°汤姆逊散射实验. 物理学报,
1985, 34(5): 594-602.
doi: 10.7498/aps.34.594
|
[16] |
郑少白, 王龙. 托卡马克中等离子体柱的位移稳定性. 物理学报,
1984, 33(3): 321-330.
doi: 10.7498/aps.33.321
|
[17] |
戚霞枝, 郑少白. CT-6B托卡马克装置中软X射线辐射及扰动. 物理学报,
1984, 33(4): 465-471.
doi: 10.7498/aps.33.465
|
[18] |
崔滨生, 匡龙海, 马丹波, 刘事明. CT-6B托卡马克装置等离子体电子迴旋辐射中热辐射和非热辐射的观测. 物理学报,
1984, 33(11): 1538-1545.
doi: 10.7498/aps.33.1538
|
[19] |
吴京生, 夏蒙棼, 周如玲, 康寿万, 蔡诗东. 托卡马克中等离子体频率附近的增强辐射现象. 物理学报,
1980, 29(1): 46-53.
doi: 10.7498/aps.29.46
|
[20] |
一○四组. CT-6托卡马克研究(Ⅱ)——物理实验结果. 物理学报,
1980, 29(6): 764-777.
doi: 10.7498/aps.29.76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