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李晨璞, 吴魏霞, 张礼刚, 胡金江, 谢革英, 郑志刚. 具有不同扩散系数的活性手征粒子分离. 物理学报,
2024, 73(20): 200201.
doi: 10.7498/aps.73.20240686
|
[2] |
马奥杰, 陈颂佳, 李玉秀, 陈颖. 纳米颗粒布朗扩散边界条件的分子动力学模拟. 物理学报,
2021, 70(14): 148201.
doi: 10.7498/aps.70.20202240
|
[3] |
楚硕, 郭春文, 王志军, 李俊杰, 王锦程. 浓度相关的扩散系数对定向凝固枝晶生长的影响. 物理学报,
2019, 68(16): 166401.
doi: 10.7498/aps.68.20190603
|
[4] |
李阳, 宋永顺, 黎明, 周昕. 碳纳米管中水孤立子扩散现象的模拟研究. 物理学报,
2016, 65(14): 140202.
doi: 10.7498/aps.65.140202
|
[5] |
杨彪, 王丽阁, 易勇, 王恩泽, 彭丽霞. C, N, O原子在金属V中扩散行为的第一性原理计算. 物理学报,
2015, 64(2): 026602.
doi: 10.7498/aps.64.026602
|
[6] |
罗旭东, 牛胜利, 左应红. 典型甚低频电磁波对辐射带高能电子的散射损失效应. 物理学报,
2015, 64(6): 069401.
doi: 10.7498/aps.64.069401
|
[7] |
孟伟东, 孙丽存, 翟影, 杨瑞芬, 普小云. 用液芯柱透镜快速测量液相扩散系数-折射率空间分布瞬态测量法. 物理学报,
2015, 64(11): 114205.
doi: 10.7498/aps.64.114205
|
[8] |
饶中浩, 汪双凤, 张艳来, 彭飞飞, 蔡颂恒. 相变材料热物理性质的分子动力学模拟. 物理学报,
2013, 62(5): 056601.
doi: 10.7498/aps.62.056601
|
[9] |
张首誉, 包尚联, 亢孝俭, 高嵩. 描述人体内水分子扩散各向异性特征的新方法. 物理学报,
2013, 62(20): 208703.
doi: 10.7498/aps.62.208703
|
[10] |
李强, 普小云. 用毛细管成像法测量液相扩散系数——等折射率薄层测量方法. 物理学报,
2013, 62(9): 094206.
doi: 10.7498/aps.62.094206
|
[11] |
陈敏. 分子动力学方法研究金属Ti中He小团簇的迁移. 物理学报,
2011, 60(12): 126602.
doi: 10.7498/aps.60.126602
|
[12] |
王振中, 王楠, 姚文静. 低扩散系数对Pd77Cu6Si17合金易非晶化的影响. 物理学报,
2010, 59(10): 7431-7436.
doi: 10.7498/aps.59.7431
|
[13] |
卢宏, 覃莉, 包景东. 周期场中非各态历经布朗运动. 物理学报,
2009, 58(12): 8127-8133.
doi: 10.7498/aps.58.8127
|
[14] |
李万万, 孙 康. Cd0.9Zn0.1Te晶体的Cd气氛扩散热处理研究. 物理学报,
2007, 56(11): 6514-6520.
doi: 10.7498/aps.56.6514
|
[15] |
张蜡宝, 代富平, 熊予莹, 魏炳波. 深过冷Ni-15%Sn合金熔体表面张力研究. 物理学报,
2006, 55(1): 419-423.
doi: 10.7498/aps.55.419
|
[16] |
李万万, 孙 康. Cd1-xZnxTe晶体的In气氛扩散热处理研究. 物理学报,
2006, 55(4): 1921-1929.
doi: 10.7498/aps.55.1921
|
[17] |
杨 靖, 李景镇, 孙秀泉, 龚向东. 硅烷低温等离子体阶跃响应的仿真(1). 物理学报,
2005, 54(7): 3251-3256.
doi: 10.7498/aps.54.3251
|
[18] |
徐 伟, 万宝年, 谢纪康. HT-6M托卡马克装置杂质输运. 物理学报,
2003, 52(8): 1970-1978.
doi: 10.7498/aps.52.1970
|
[19] |
杨志安, 靳 涛, 杨祖慎, 奎热西, 崔明启, 刘风琴. 软X射线辐照引起的InP表面电子态变化. 物理学报,
1999, 48(6): 1113-1117.
doi: 10.7498/aps.48.1113
|
[20] |
杨宣宗, 戚霞枝, 王龙. 利用软X射线锯齿振荡研究托卡马克等离子体的热输运. 物理学报,
1987, 36(6): 717-724.
doi: 10.7498/aps.36.7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