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吴婉玲, 王向珂, 虞华康, 李志远. 基于微纳光纤双模式干涉的亚波长聚焦光场及光捕获应用. 物理学报,
2024, 73(10): 100401.
doi: 10.7498/aps.73.20240181
|
[2] |
周玉媛, 孙超, 谢磊. 基于轨迹泊松多伯努利混合滤波器的浅海匹配场连续跟踪方法. 物理学报,
2023, 72(18): 184301.
doi: 10.7498/aps.72.20230124
|
[3] |
王娟, 张笑天, 武泽茂, 邓书金, 武海斌. 超冷6Li费米气体的密度涨落和亚泊松分布. 物理学报,
2020, 69(13): 136701.
doi: 10.7498/aps.69.20200603
|
[4] |
农春选, 李明, 陈翠玲. Ξ型三能级原子玻色-爱因斯坦凝聚体单模光场系统中双模原子激光的压缩性质. 物理学报,
2014, 63(4): 043202.
doi: 10.7498/aps.63.043202
|
[5] |
李明, 陈翠玲. 二能级原子玻色-爱因斯坦凝聚体与双模光场相互作用系统中原子激光的压缩性质. 物理学报,
2014, 63(4): 043201.
doi: 10.7498/aps.63.043201
|
[6] |
岳晓乐, 徐伟, 张莹, 王亮. 加性和乘性泊松白噪声联合激励下光滑非连续振子的随机响应. 物理学报,
2014, 63(6): 060502.
doi: 10.7498/aps.63.060502
|
[7] |
张岩, 于旭东, 邸克, 李卫, 张靖. 压缩态光场平衡零拍探测的位相锁定. 物理学报,
2013, 62(8): 084204.
doi: 10.7498/aps.62.084204
|
[8] |
彭武, 何怡刚, 方葛丰, 樊晓腾. 二维泊松方程的遗传PSOR改进算法. 物理学报,
2013, 62(2): 020301.
doi: 10.7498/aps.62.020301
|
[9] |
聂志强, 李 岭, 姜 彤, 沈磊剑, 李沛哲, 甘琛利, 宋建平, 张彦鹏, 卢克清. 倒V形四能级亚飞秒极化拍的三光子吸收和色散. 物理学报,
2008, 57(1): 243-251.
doi: 10.7498/aps.57.243
|
[10] |
徐海红, 焦中兴, 刘晓东, 雷 亮, 文锦辉, 王 惠, 林位株, 赖天树. GaAs中电子g因子的温度和能量依赖性的飞秒激光吸收量子拍研究. 物理学报,
2006, 55(5): 2618-2622.
doi: 10.7498/aps.55.2618
|
[11] |
黄春佳, 文立. Kerr介质对双模压缩真空场与四能级原子相互作用系统中光场量子特性的影响. 物理学报,
2002, 51(9): 1978-1982.
doi: 10.7498/aps.51.1978
|
[12] |
黄春佳, 周 明, 厉江帆, 孔凡志. 双模压缩真空场与耦合双原子相互作用系统中光场的量子特性. 物理学报,
2000, 49(11): 2159-2164.
doi: 10.7498/aps.49.2159
|
[13] |
黄春佳, 周 明, 厉江帆, 方家元, 黄祖洪, 贺慧勇. 虚光场对双模压缩真空场中原子量子特性的影响. 物理学报,
2000, 49(8): 1490-1494.
doi: 10.7498/aps.49.1490
|
[14] |
胡响明, 彭金生. 双模双光子关联发射激光的稳态特性及其量子噪声压缩特性. 物理学报,
1997, 46(2): 255-266.
doi: 10.7498/aps.46.255
|
[15] |
印建平, 朱士群, 高伟建, 王育竹. 双模激光场的二阶量子相干性及其时谱特性. 物理学报,
1995, 44(1): 72-79.
doi: 10.7498/aps.44.72
|
[16] |
胡响明. 双模无反转激光. 物理学报,
1995, 44(3): 401-408.
doi: 10.7498/aps.44.401
|
[17] |
彭堃墀, 黄茂全, 刘晶, 廉毅敏, 张天才, 于辰, 谢常德, 郭光灿. 双模光场压缩态的实验研究. 物理学报,
1993, 42(7): 1079-1085.
doi: 10.7498/aps.42.1079
|
[18] |
胡响明. 简并量子拍激光. 物理学报,
1992, 41(11): 1782-1788.
doi: 10.7498/aps.41.1782
|
[19] |
朱莳通. 拍波激光加速器中的频率匹配. 物理学报,
1989, 38(7): 1167-1171.
doi: 10.7498/aps.38.1167
|
[20] |
郭光灿. 光泵三能级激光的全量子理论. 物理学报,
1984, 33(12): 1661-1672.
doi: 10.7498/aps.33.166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