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林毅, 刘文波, 沈骞. 五阶压控忆阻蔡氏混沌电路的双稳定性. 物理学报,
2018, 67(23): 230502.
doi: 10.7498/aps.67.20181283
|
[2] |
张新国, 孙洪涛, 赵金兰, 刘冀钊, 马义德, 韩廷武. 蔡氏电路的功能全同电路与拓扑等效电路及其设计方法. 物理学报,
2014, 63(20): 200503.
doi: 10.7498/aps.63.200503
|
[3] |
马美玲, 闵富红, 邵书义, 黄苗玉. 基于符号函数的注入反馈式蔡氏电路同步控制. 物理学报,
2014, 63(1): 010507.
doi: 10.7498/aps.63.010507
|
[4] |
李冠林, 李春阳, 陈希有, 张效伟. 基于共振参数微扰法的SEPIC变换器的混沌控制. 物理学报,
2013, 62(21): 210505.
doi: 10.7498/aps.62.210505
|
[5] |
唐传胜, 戴跃洪. 参数不确定永磁同步电机混沌系统的有限时间稳定控制. 物理学报,
2013, 62(18): 180504.
doi: 10.7498/aps.62.180504
|
[6] |
贾飞蕾, 徐伟, 李恒年, 侯黎强. 受扰航天器姿态动力学中参数未知的混沌运动控制. 物理学报,
2013, 62(10): 100503.
doi: 10.7498/aps.62.100503
|
[7] |
陈仕必, 曾以成, 徐茂林, 陈家胜. 用多项式和阶跃函数构造网格多涡卷混沌吸引子及其电路实现. 物理学报,
2011, 60(2): 020507.
doi: 10.7498/aps.60.020507
|
[8] |
杨志民, 张洁, 马永杰, 摆玉龙, 马胜前. 基于电流传输器的蔡氏混沌电路的设计和实现. 物理学报,
2010, 59(5): 3007-3016.
doi: 10.7498/aps.59.3007
|
[9] |
李东, 王时龙, 张小洪, 杨丹. 参数不确定永磁同步电机混沌的模糊脉冲控制. 物理学报,
2009, 58(5): 2939-2948.
doi: 10.7498/aps.58.2939
|
[10] |
李东, 张小洪, 杨丹, 王时龙. 参数不确定永磁同步电机混沌的模糊控制. 物理学报,
2009, 58(3): 1432-1440.
doi: 10.7498/aps.58.1432
|
[11] |
陈向荣, 刘崇新, 王发强, 李永勋. 分数阶Liu混沌系统及其电路实验的研究与控制. 物理学报,
2008, 57(3): 1416-1422.
doi: 10.7498/aps.57.1416
|
[12] |
冯朝文, 蔡 理, 康 强. 基于单电子器件的混沌电路研究. 物理学报,
2008, 57(10): 6155-6161.
doi: 10.7498/aps.57.6155
|
[13] |
谌 龙, 王德石. 陈氏混沌系统的非反馈控制. 物理学报,
2007, 56(1): 91-94.
doi: 10.7498/aps.56.91
|
[14] |
李 亚, 禹思敏, 戴青云, 刘明华, 刘 庆. 一种新的蔡氏电路设计方法与硬件实现. 物理学报,
2006, 55(8): 3938-3944.
doi: 10.7498/aps.55.3938
|
[15] |
张胜海, 杨 华, 钱兴中. 一种控制掺铒光纤激光器超混沌的方法——非线性延时反馈参数调制法. 物理学报,
2004, 53(11): 3706-3709.
doi: 10.7498/aps.53.3706
|
[16] |
周宇飞, 陈军宁, 谢智刚, 柯导明, 时龙兴, 孙伟锋. 参数共振微扰法在Boost变换器混沌控制中的实现及其优化. 物理学报,
2004, 53(11): 3676-3683.
doi: 10.7498/aps.53.3676
|
[17] |
高 远, 罗晓曙, 翁甲强. 强流束晕-混沌的外部磁场开关控制. 物理学报,
2004, 53(12): 4131-4137.
doi: 10.7498/aps.53.4131
|
[18] |
李建芬, 李 农, 林 辉. 适合传输快变信息信号的混沌调制保密通信. 物理学报,
2004, 53(6): 1694-1698.
doi: 10.7498/aps.53.1694
|
[19] |
罗晓曙, 陈关荣, 汪秉宏, 方锦清, 邹艳丽, 全宏俊. 状态反馈和参数调整控制离散非线性系统的倍周期分岔和混沌. 物理学报,
2003, 52(4): 790-794.
doi: 10.7498/aps.52.790
|
[20] |
关新平, 范正平, 彭海朋, 王益群. 陈氏混沌系统的自适应控制. 物理学报,
2001, 50(11): 2108-2111.
doi: 10.7498/aps.50.21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