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秦严严, 王昊, 王炜, 万千. 混有协同自适应巡航控制车辆的异质交通流稳定性解析与基本图模型. 物理学报,
2017, 66(9): 094502.
doi: 10.7498/aps.66.094502
|
[2] |
曾友志, 张宁. 最相邻后车综合信息对交通流不稳定性的影响分析. 物理学报,
2014, 63(21): 218901.
doi: 10.7498/aps.63.218901
|
[3] |
梁家源, 滕维中, 薛郁. 宏观交通流模型的能耗研究. 物理学报,
2013, 62(2): 024706.
doi: 10.7498/aps.62.024706
|
[4] |
赵韩涛, 毛宏燕. 有应急车辆影响的多车道交通流元胞自动机模型. 物理学报,
2013, 62(6): 060501.
doi: 10.7498/aps.62.060501
|
[5] |
敬明, 邓卫, 王昊, 季彦婕. 基于跟车行为的双车道交通流元胞自动机模型. 物理学报,
2012, 61(24): 244502.
doi: 10.7498/aps.61.244502
|
[6] |
张立东, 贾磊, 朱文兴. 弯道交通流跟驰建模与稳定性分析. 物理学报,
2012, 61(7): 074501.
doi: 10.7498/aps.61.074501
|
[7] |
华雪东, 王炜, 王昊. 考虑驾驶心理的城市双车道交通流元胞自动机模型. 物理学报,
2011, 60(8): 084502.
doi: 10.7498/aps.60.084502
|
[8] |
孙棣华, 田川. 考虑驾驶员预估效应的交通流格子模型与数值仿真. 物理学报,
2011, 60(6): 068901.
doi: 10.7498/aps.60.068901
|
[9] |
彭光含. 两车道交通流耦合格子模型与数值仿真. 物理学报,
2010, 59(6): 3824-3830.
doi: 10.7498/aps.59.3824
|
[10] |
李盛春, 孔令江, 刘慕仁, 郑容森. 匝道系统减速车道对高速公路交通流的影响. 物理学报,
2009, 58(4): 2276-2280.
doi: 10.7498/aps.58.2276
|
[11] |
滕亚帆, 高自友, 贾 斌, 李 峰. 信号灯控制下的主道双车道入匝道系统交通流特性研究. 物理学报,
2008, 57(3): 1365-1374.
doi: 10.7498/aps.57.1365
|
[12] |
肖瑞杰, 孔令江, 刘慕仁. 车辆的长度和速度对单车道混合交通流的影响. 物理学报,
2007, 56(2): 740-746.
doi: 10.7498/aps.56.740
|
[13] |
吴可非, 孔令江, 刘慕仁. 双车道元胞自动机NS和WWH交通流混合模型的研究. 物理学报,
2006, 55(12): 6275-6280.
doi: 10.7498/aps.55.6275
|
[14] |
郑容森, 谭惠丽, 孔令江, 刘慕仁. 双车道多速车辆混合交通流元胞自动机模型的研究. 物理学报,
2005, 54(8): 3516-3522.
doi: 10.7498/aps.54.3516
|
[15] |
郑容森, 谭惠丽, 孔令江, 刘慕仁. 双向两车道混合车辆交通流的特性. 物理学报,
2005, 54(10): 4614-4620.
doi: 10.7498/aps.54.4614
|
[16] |
邝 华, 孔令江, 刘慕仁. 多速混合车辆单车道元胞自动机交通流模型的研究. 物理学报,
2004, 53(9): 2894-2898.
doi: 10.7498/aps.53.2894
|
[17] |
薛郁. 优化车流的交通流格子模型. 物理学报,
2004, 53(1): 25-30.
doi: 10.7498/aps.53.25
|
[18] |
彭 麟, 谭惠丽, 孔令江, 刘慕仁. 开放性边界条件下双车道元胞自动机交通流模型耦合效应研究. 物理学报,
2003, 52(12): 3007-3013.
doi: 10.7498/aps.52.3007
|
[19] |
谭惠丽, 刘慕仁, 孔令江. 开放边界条件下改进的Nagel-Schreckenberg交通流模型的研究. 物理学报,
2002, 51(12): 2713-2718.
doi: 10.7498/aps.51.2713
|
[20] |
李华兵, 陈若航, 刘慕仁, 孔令江. 车辆从车道进入与转出的一维多速随机交通流模型的研究. 物理学报,
1998, 47(11): 1769-1775.
doi: 10.7498/aps.47.176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