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张玲梅, 张建文, 吴润衡. 具有对应分段系统和指数系统的新混沌系统的Hopf分岔控制研究. 物理学报,
2014, 63(16): 160505.
doi: 10.7498/aps.63.160505
|
[2] |
朱霖河, 赵洪涌. 时滞惯性神经网络的稳定性和分岔控制. 物理学报,
2014, 63(9): 090203.
doi: 10.7498/aps.63.090203
|
[3] |
李晓静, 陈绚青, 严静. 具时变刚度的相对转动非线性动力系统的周期解问题. 物理学报,
2013, 62(9): 090202.
doi: 10.7498/aps.62.090202
|
[4] |
张惠, 褚衍东, 丁旺才, 李险峰. 一类三次方对称离散混沌系统的分岔控制. 物理学报,
2013, 62(4): 040202.
doi: 10.7498/aps.62.040202
|
[5] |
崔岩, 刘素华, 葛晓陵. Langford系统Hopf分岔极限环幅值控制. 物理学报,
2012, 61(10): 100202.
doi: 10.7498/aps.61.100202
|
[6] |
吴军科, 周雒维, 卢伟国. 电压型逆变器的通用分岔控制策略研究. 物理学报,
2012, 61(21): 210202.
doi: 10.7498/aps.61.210202
|
[7] |
赵艳影, 李昌爱. 时滞反馈控制扭转振动系统的振动. 物理学报,
2011, 60(11): 114305.
doi: 10.7498/aps.60.114305
|
[8] |
张丽萍, 王惠南, 徐敏. 一个三时滞生物捕食被捕食系统分岔的混合控制. 物理学报,
2011, 60(1): 010506.
doi: 10.7498/aps.60.010506
|
[9] |
时培明, 李纪召, 刘彬, 韩东颖. 一类准周期参激非线性相对转动动力系统的稳定性与时滞反馈控制. 物理学报,
2011, 60(9): 094501.
doi: 10.7498/aps.60.094501
|
[10] |
温文媖, 陈小刚, 宋金宝. 三层流体系统非线性界面内波传播理论的研究. 物理学报,
2010, 59(10): 7149-7157.
doi: 10.7498/aps.59.7149
|
[11] |
刘浩然, 朱占龙, 时培明. 一类相对转动时滞非线性动力系统的稳定性分析. 物理学报,
2010, 59(10): 6770-6777.
doi: 10.7498/aps.59.6770
|
[12] |
刘素华, 唐驾时. 四维Qi系统零平衡点的Hopf分岔反控制. 物理学报,
2008, 57(10): 6162-6168.
doi: 10.7498/aps.57.6162
|
[13] |
达朝究, 丑纪范. 缓变地形下Rossby波振幅演变满足的带有强迫项的KdV方程. 物理学报,
2008, 57(4): 2595-2599.
doi: 10.7498/aps.57.2595
|
[14] |
戎海武, 王向东, 徐 伟, 方 同. 谐和与随机噪声联合作用Duffing单边约束系统的响应. 物理学报,
2008, 57(11): 6888-6895.
doi: 10.7498/aps.57.6888
|
[15] |
邵明珠, 罗诗裕. 正弦平方势与带电粒子沟道效应的能带结构. 物理学报,
2007, 56(6): 3407-3410.
doi: 10.7498/aps.56.3407
|
[16] |
唐驾时, 欧阳克俭. logistic模型的倍周期分岔控制. 物理学报,
2006, 55(9): 4437-4441.
doi: 10.7498/aps.55.4437
|
[17] |
徐 伟, 孙中奎, 杨晓丽. 基于参数展开的同伦分析法在强非线性随机动力系统中的应用. 物理学报,
2005, 54(11): 5069-5076.
doi: 10.7498/aps.54.5069
|
[18] |
张广军, 徐健学. 非线性动力系统分岔点邻域内随机共振的特性. 物理学报,
2005, 54(2): 557-564.
doi: 10.7498/aps.54.557
|
[19] |
符文彬, 唐驾时. 基于状态反馈参数激励系统的超谐共振分岔控制. 物理学报,
2004, 53(9): 2889-2893.
doi: 10.7498/aps.53.2889
|
[20] |
罗晓曙, 陈关荣, 汪秉宏, 方锦清, 邹艳丽, 全宏俊. 状态反馈和参数调整控制离散非线性系统的倍周期分岔和混沌. 物理学报,
2003, 52(4): 790-794.
doi: 10.7498/aps.52.79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