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石燕, 张天辉. 自组织结构的控制: 从平衡过程到非平衡过程. 物理学报,
2020, 69(14): 140503.
doi: 10.7498/aps.69.20200161
|
[2] |
吴晓娲, 秦四清, 薛雷, 杨百存, 张珂. 孕震断层锁固段累积损伤导致失稳的自组织-临界行为特征. 物理学报,
2018, 67(20): 206401.
doi: 10.7498/aps.67.20180614
|
[3] |
张柠溪, 祝会兵, 林亨, 黄梦圆. 考虑动态车间距的一维元胞自动机交通流模型. 物理学报,
2015, 64(2): 024501.
doi: 10.7498/aps.64.024501
|
[4] |
陈静, 庞明宝, 杨敏. 中小学门口道路上学期间的一个元胞自动机模型. 物理学报,
2014, 63(9): 094502.
doi: 10.7498/aps.63.094502
|
[5] |
何兆成, 孙文博, 张力成, 许菲菲, 庄立坚. 瓶颈处车辆横纵向行为建模与分析. 物理学报,
2013, 62(16): 168901.
doi: 10.7498/aps.62.168901
|
[6] |
张晶晶, 庞明宝, 任沙沙. 基于元胞自动机模型的高速公路可变速度限制交通流特性分析. 物理学报,
2012, 61(24): 244503.
doi: 10.7498/aps.61.244503
|
[7] |
陈然, 李翔, 董力耘. 地铁站内交织行人流的简化模型和数值模拟. 物理学报,
2012, 61(14): 144502.
doi: 10.7498/aps.61.144502
|
[8] |
田雪雁, 赵谡玲, 徐征, 姚江峰, 张福俊, 贾全杰, 陈雨, 龚伟, 樊星. 高分子有机场效应晶体管中退火引起的自组织微观结构变化的研究. 物理学报,
2011, 60(5): 057201.
doi: 10.7498/aps.60.057201
|
[9] |
贾宁, 马寿峰. 最优速度模型与元胞自动机模型的比较研究. 物理学报,
2010, 59(2): 832-841.
doi: 10.7498/aps.59.832
|
[10] |
白克钊, 邝华, 刘慕仁, 孔令江. 开放边界条件下平面环行交叉路口交通流的相图研究. 物理学报,
2010, 59(9): 5990-5995.
doi: 10.7498/aps.59.5990
|
[11] |
丁建勋, 黄海军, 唐铁桥. 一种考虑速度随机慢化概率动态演化的交通流元胞自动机模型. 物理学报,
2009, 58(11): 7591-7595.
doi: 10.7498/aps.58.7591
|
[12] |
张文铸, 袁 坚, 俞 哲, 徐赞新, 山秀明. 基于元胞自动机的无线传感网络整体行为研究. 物理学报,
2008, 57(11): 6896-6900.
doi: 10.7498/aps.57.6896
|
[13] |
雷 丽, 董力耘, 葛红霞. 基于元胞自动机模型的上匝道合流处交替通行控制的研究. 物理学报,
2007, 56(12): 6874-6880.
doi: 10.7498/aps.56.6874
|
[14] |
雷 丽, 董力耘, 宋 涛, 戴世强. 基于元胞自动机模型的高架路交织区交通流的研究. 物理学报,
2006, 55(4): 1711-1717.
doi: 10.7498/aps.55.1711
|
[15] |
肖世发, 刘慕仁, 孔令江. 高速桥梁瓶颈模型属性的研究. 物理学报,
2006, 55(7): 3328-3335.
doi: 10.7498/aps.55.3328
|
[16] |
李良新, 胡勇华. 可用于红外探测器的自组织量子线及其带间和子带间光学跃迁. 物理学报,
2005, 54(2): 848-856.
doi: 10.7498/aps.54.848
|
[17] |
葛红霞, 祝会兵, 戴世强. 智能交通系统的元胞自动机交通流模型. 物理学报,
2005, 54(10): 4621-4626.
doi: 10.7498/aps.54.4621
|
[18] |
雷 丽, 薛 郁, 戴世强. 交通流的一维元胞自动机敏感驾驶模型. 物理学报,
2003, 52(9): 2121-2126.
doi: 10.7498/aps.52.2121
|
[19] |
何声太, 姚建年, 汪裕萍, 江鹏, 时东霞, 解思深, 庞世瑾, 高鸿钧. 银纳米粒子自组织二维有序阵列. 物理学报,
2001, 50(4): 765-768.
doi: 10.7498/aps.50.765
|
[20] |
汪秉宏, 王 雷, 许伯铭, 胡斑比. 高速车随机延迟逐步加速交通流元胞自动机模型. 物理学报,
2000, 49(10): 1926-1932.
doi: 10.7498/aps.49.19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