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陈存宇, 陈爱喜, 戚晓秋, 王韩奎. 基于MLP神经网络优化改进的BW模型. 物理学报,
2025, 74(1): 012101.
doi: 10.7498/aps.74.20241201
|
[2] |
刘冬, 郭建友. 中等质量核形状共存与壳效应的研究. 物理学报,
2025, 74(11): .
doi: 10.7498/aps.74.20250095
|
[3] |
刁彬, 许妍, 黄修林, 王夷博. 利用含δ介子的相对论平均场理论研究中子星潮汐形变性质. 物理学报,
2023, 72(2): 022601.
doi: 10.7498/aps.72.20221599
|
[4] |
王刚, 方向正, 郭建友. 相对论平均场理论对Pt同位素形状演化的研究. 物理学报,
2012, 61(10): 102101.
doi: 10.7498/aps.61.102101
|
[5] |
刘野, 陈寿万, 郭建友. 复标度方法对原子核单粒子共振态的研究. 物理学报,
2012, 61(11): 112101.
doi: 10.7498/aps.61.112101
|
[6] |
支启军. N=28丰中子核的形变和形状共存研究. 物理学报,
2011, 60(5): 052101.
doi: 10.7498/aps.60.052101
|
[7] |
陈兴鹏, 王楠. 相对论平均场理论对Rn同位素链原子核基态性质的研究. 物理学报,
2011, 60(11): 112101.
doi: 10.7498/aps.60.112101
|
[8] |
丁斌刚, 张大立, 鲁定辉. 14O核中子闭壳效应的探讨. 物理学报,
2010, 59(5): 3142-3146.
doi: 10.7498/aps.59.3142
|
[9] |
丁斌刚, 张大立, 鲁定辉. 传统中子幻数稳定性的研究. 物理学报,
2009, 58(2): 865-870.
doi: 10.7498/aps.58.865
|
[10] |
董建敏, 李君清, 苏昕宁, 王艳召, 张鸿飞, 左维. 致密天体中电子气体对原子核结构的影响. 物理学报,
2009, 58(4): 2294-2299.
doi: 10.7498/aps.58.2294
|
[11] |
丁斌刚, 张大立, 鲁定辉. 相对论平均场理论框架下对能的系统研究. 物理学报,
2009, 58(9): 6086-6090.
doi: 10.7498/aps.58.6086
|
[12] |
胥建卫, 王顺金. 电子的相对论平均场理论与一阶、二阶Rashba效应. 物理学报,
2009, 58(7): 4878-4882.
doi: 10.7498/aps.58.4878
|
[13] |
圣宗强, 郭建友. 相对论平均场理论对Se,Kr,Sr和Zr同位素链形状共存的系统研究. 物理学报,
2008, 57(3): 1557-1563.
doi: 10.7498/aps.57.1557
|
[14] |
张民仓, 王振邦. 一类环状非球谐振子势场中相对论粒子的束缚态解. 物理学报,
2007, 56(7): 3688-3692.
doi: 10.7498/aps.56.3688
|
[15] |
张民仓, 王振邦. 第二类P?schl-Teller势场中相对论粒子的束缚态. 物理学报,
2006, 55(2): 525-528.
doi: 10.7498/aps.55.525
|
[16] |
吴国华, 郭 弘, 刘明伟, 邓冬梅, 刘时雄. 尾波场与相对论效应对激光脉冲自相位调制及频移影响的比较研究. 物理学报,
2005, 54(7): 3213-3220.
doi: 10.7498/aps.54.3213
|
[17] |
张汉壮, 高锦岳. 光场的空间横向效应对无粒子数反转光放大增益的影响. 物理学报,
1997, 46(12): 2330-2343.
doi: 10.7498/aps.46.2330
|
[18] |
屈一至, 仝晓民, 李家明. 电子与原子、离子碰撞过程的相对论效应. 物理学报,
1995, 44(11): 1719-1726.
doi: 10.7498/aps.44.1719
|
[19] |
马锦秀, 盛政明, 徐至展. 相对论效应对共振吸收的影响. 物理学报,
1992, 41(2): 253-259.
doi: 10.7498/aps.41.253
|
[20] |
仝晓民, 李家明. 原子内壳层双光子衰变的相对论效应和屏蔽效应. 物理学报,
1989, 38(9): 1406-1412.
doi: 10.7498/aps.38.14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