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张郑兵, 马小柏, 金钻明, 马国宏, 杨金波. Fe/Si薄膜中相干声学声子的光激发研究. 物理学报,
2012, 61(9): 097401.
doi: 10.7498/aps.61.097401
|
[2] |
彭小芳, 王新军, 龚志强, 陈丽群. 量子点调制的一维量子波导中声学声子输运和热导. 物理学报,
2011, 60(12): 126802.
doi: 10.7498/aps.60.126802
|
[3] |
董华锋, 吴福根, 牟中飞, 钟会林. 二维复式声子晶体中基元配置对声学能带结构的影响. 物理学报,
2010, 59(2): 754-758.
doi: 10.7498/aps.59.754
|
[4] |
王如志, 袁瑞玚, 宋雪梅, 魏金生, 严辉. 半导体超晶格系统中的磁电调控电子自旋输运研究. 物理学报,
2009, 58(5): 3437-3442.
doi: 10.7498/aps.58.3437
|
[5] |
刘启明, 何漩, 干福熹, 钱士雄. 硫系非晶半导体薄膜中的超快光 Kerr效应. 物理学报,
2009, 58(2): 1002-1006.
doi: 10.7498/aps.58.1002
|
[6] |
龚志强, 贺梦冬. 两耦合半无限超晶格中的局域界面声子-极化激元. 物理学报,
2007, 56(11): 6600-6607.
doi: 10.7498/aps.56.6600
|
[7] |
贺梦冬, 龚志强. 多层异质结构中的声学声子输运. 物理学报,
2007, 56(3): 1415-1421.
doi: 10.7498/aps.56.1415
|
[8] |
李书平, 王仁智. 金属-半导体超晶格中界面电荷的生成机理. 物理学报,
2004, 53(9): 2925-2930.
doi: 10.7498/aps.53.2925
|
[9] |
孟 显, 王友年. 声子-电子耦合效应对半导体表面感应电势的影响. 物理学报,
1998, 47(7): 1155-1160.
doi: 10.7498/aps.47.1155
|
[10] |
刘晓晗, 黄大鸣, 王兴军, 张春红, 朱海军, 蒋最敏, 王迅. 近周期超晶格中的声学声子及其光散射特性. 物理学报,
1997, 46(9): 1863-1872.
doi: 10.7498/aps.46.1863
|
[11] |
李芳昱, 罗俊, 唐孟希. 轴对称非均匀弹性介质中引力波对声子的作用效应. 物理学报,
1994, 43(8): 1217-1225.
doi: 10.7498/aps.43.1217
|
[12] |
秦国毅. Ⅰ类和Ⅱ类准周期半导体超晶格的电子子带和波函数. 物理学报,
1989, 38(3): 366-375.
doi: 10.7498/aps.38.366
|
[13] |
吴昆裕, 丁屹, 俞文海. 非晶态快离子导体(AgI)x(Ag4P2O7)1-x的声学性质. 物理学报,
1988, 37(1): 57-63.
doi: 10.7498/aps.37.57
|
[14] |
熊小明, 陶瑞宝. 半导体超晶格中的有效弹性模量. 物理学报,
1988, 37(7): 1110-1118.
doi: 10.7498/aps.37.1110
|
[15] |
俞文海, 杨原. 非晶态Li+导体分相和晶化过程中的相界效应. 物理学报,
1986, 35(9): 1238-1242.
doi: 10.7498/aps.35.1238
|
[16] |
熊诗杰. 具有调制分布复合中心的非晶半导体超晶格中载流子的弛豫过程. 物理学报,
1986, 35(12): 1624-1633.
doi: 10.7498/aps.35.1624
|
[17] |
熊诗杰. 非晶态半导体超晶格中载流子的随机输运过程. 物理学报,
1986, 35(8): 1010-1018.
doi: 10.7498/aps.35.1010
|
[18] |
雷啸霖, 丁秦生. 非线性电子输运中声学和光学声子的联合散射效应. 物理学报,
1985, 34(8): 983-991.
doi: 10.7498/aps.34.983
|
[19] |
杨瑞青, 熊诗杰, 蔡建华. 金属超晶格中的声衰减. 物理学报,
1984, 33(7): 1058-1061.
doi: 10.7498/aps.33.1058
|
[20] |
曹效文. 非晶态超导体的声子谱参数λ,〈ω〉和〈ω2〉与霍耳系数之间的经验关系. 物理学报,
1982, 31(8): 1130-1134.
doi: 10.7498/aps.31.11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