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张念, 任国玺, 章辉, 周櫈, 刘啸嵩. 石榴石型固态电解质表界面问题及优化的研究进展. 物理学报,
2020, 69(22): 228806.
doi: 10.7498/aps.69.20201533
|
[2] |
侯育花, 黄有林, 刘仲武, 曾德长. 稀土掺杂对钴铁氧体电子结构和磁性能影响的理论研究. 物理学报,
2015, 64(3): 037501.
doi: 10.7498/aps.64.037501
|
[3] |
胡亚亚, 朱媛媛, 周贝贝, 刘硕, 刘雍, 熊锐, 石兢. R型铁氧体BaFe4-xTi2+xO11的化学组态以及磁性行为的研究. 物理学报,
2015, 64(11): 117501.
doi: 10.7498/aps.64.117501
|
[4] |
黄有林, 侯育花, 赵宇军, 刘仲武, 曾德长, 马胜灿. 应变对钴铁氧体电子结构和磁性能影响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物理学报,
2013, 62(16): 167502.
doi: 10.7498/aps.62.167502
|
[5] |
周传仓, 刘发民, 丁芃, 钟文武, 蔡鲁刚, 曾乐贵. 钪钇石型β-Mn2V2O7的水热合成、结构表征与反铁磁性. 物理学报,
2011, 60(7): 077504.
doi: 10.7498/aps.60.077504
|
[6] |
方庆清, 钟 伟, 都有为. 复合型锶铁氧体纳米晶粒的改性研究. 物理学报,
1999, 48(6): 1170-1174.
doi: 10.7498/aps.48.1170
|
[7] |
赵见高, 温戈辉, 刘传林, 刘承华, 詹文山. 红条毛肤石鳖齿舌的磁性研究. 物理学报,
1999, 48(5): 973-976.
doi: 10.7498/aps.48.973
|
[8] |
杨桦, 赵慕愚, 韩德华, 王建平, 罗河烈. 锂铁氧体纳米晶磁性的研究. 物理学报,
1996, 45(2): 291-296.
doi: 10.7498/aps.45.291
|
[9] |
田亮光, 刘湘林, 许顺生, 韩效溪. 液相外延(BiTm)3(FeGa)5O12石榴石单晶薄膜的X射线双晶衍射仪研究. 物理学报,
1989, 38(10): 1704-1709.
doi: 10.7498/aps.38.1704
|
[10] |
傅华, 翟宏如, 张毓昌, 顾本喜, 李靖元. Mn离子取代M型钡铁氧体的研究. 物理学报,
1986, 35(7): 833-840.
doi: 10.7498/aps.35.833
|
[11] |
刘蓬贤, 焦洪震, 张毓昌, 陆怀先, 都有为, 王挺祥. M,W,X型六角钡铁氧体M?ssbauer谱研究. 物理学报,
1985, 34(1): 129-133.
doi: 10.7498/aps.34.129
|
[12] |
都有为, 陆怀先, 张毓昌, 惠立人, 王挺祥. LaxBa1-xFe12-xZnxO19铁氧体磁性与穆斯堡尔谱的研究. 物理学报,
1983, 32(2): 168-175.
doi: 10.7498/aps.32.168
|
[13] |
何钰泉, 关铁樑. 可见及红外区域内钇铁石榴石的色散行为. 物理学报,
1982, 31(1): 138-142.
doi: 10.7498/aps.31.138
|
[14] |
麦振洪, 葛培文, 崔树范, 肖楠, 吴兰生. 钇铝石榴石单晶缺陷的X射线透射形貌术观察. 物理学报,
1981, 30(7): 999-1002.
doi: 10.7498/aps.30.999
|
[15] |
晶体检验组. 掺钕钇铝石榴石单晶的位错研究. 物理学报,
1976, 25(4): 284-291.
doi: 10.7498/aps.25.284
|
[16] |
李国栋, 徐英庭. 铋钙钒石榴石型铁氧体穆斯堡尔效应的研究. 物理学报,
1976, 25(5): 444-449.
doi: 10.7498/aps.25.444
|
[17] |
. 热压铁氧体的制备条件和磁性. 物理学报,
1974, 23(6): 1-12.
doi: 10.7498/aps.23.1-3
|
[18] |
程国良, 叶安民, 李国栋. 钇-钆石榴石型铁氧体系统的磁性和铁磁共振的研究. 物理学报,
1966, 22(1): 119-124.
doi: 10.7498/aps.22.119
|
[19] |
李国栋, 谭生树. 钇-镱石榴石型铁氧体系统的铁磁共振的研究. 物理学报,
1966, 22(1): 115-118.
doi: 10.7498/aps.22.115
|
[20] |
李国栋, 翟清永, 郭德全, 李靖元. 钇—镧石榴石型铁氧体系统的磁性和铁磁共振的研究. 物理学报,
1963, 19(1): 1-10.
doi: 10.7498/aps.19.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