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李红星, 张嘉辉, 樊嘉伟, 陶春辉, 肖昆, 黄光南, 盛书中, 宫猛. 多尺度波致流非饱和孔隙介质波传播理论研究. 物理学报,
2022, 71(8): 089101.
doi: 10.7498/aps.71.20211463
|
[2] |
颜卫忠, 胡玉禄, 李建清, 杨中海, 田云先, 李斌. 基于三端口网络模型的折叠波导行波管注波互作用理论研究. 物理学报,
2014, 63(23): 238403.
doi: 10.7498/aps.63.238403
|
[3] |
张会云, 刘蒙, 张玉萍, 申端龙, 吴志心, 尹贻恒, 李德华. 连续波抽运气体波导产生太赫兹激光的理论研究. 物理学报,
2014, 63(2): 020702.
doi: 10.7498/aps.63.020702
|
[4] |
莫亚枭, 朴胜春, 张海刚, 李丽. 水平变化波导中的简正波耦合与能量转移. 物理学报,
2014, 63(21): 214302.
doi: 10.7498/aps.63.214302
|
[5] |
何昉明, 罗积润, 朱敏, 郭炜. Chodorow型耦合腔慢波结构色散特性和耦合阻抗理论分析. 物理学报,
2013, 62(17): 174101.
doi: 10.7498/aps.62.174101
|
[6] |
刘漾, 魏彦玉, 沈飞, 许雄, 刘洋, 赖剑强, 黄明智, 唐涛, 宫玉彬. 开敞型角向周期加载金属柱圆波导的注波互作用线性理论研究. 物理学报,
2012, 61(16): 168401.
doi: 10.7498/aps.61.168401
|
[7] |
谭晓玲, 耿优福, 周骏, 姚建铨. THz波在金属镀层空芯波导中传输的理论和实验研究. 物理学报,
2011, 60(5): 054101.
doi: 10.7498/aps.60.054101
|
[8] |
崔健, 罗积润, 朱敏, 郭炜. 多间隙耦合腔中注-波同步与耦合. 物理学报,
2011, 60(5): 051101.
doi: 10.7498/aps.60.051101
|
[9] |
何俊, 魏彦玉, 宫玉彬, 段兆云, 路志刚, 王文祥. 脊加载曲折波导行波管注波互作用的线性理论研究. 物理学报,
2010, 59(9): 6659-6665.
doi: 10.7498/aps.59.6659
|
[10] |
朱桂新, 于天宝, 陈淑文, 石哲, 胡淑娟, 赖珍荃, 廖清华, 黄永箴. 一种实现光子晶体波导定向耦合型多路光均分的新方法. 物理学报,
2009, 58(2): 1014-1019.
doi: 10.7498/aps.58.1014
|
[11] |
许 婕, 陈理想, 郑国梁, 王红成, 佘卫龙. 双折射晶体中旋光效应的耦合波理论. 物理学报,
2007, 56(8): 4615-4621.
doi: 10.7498/aps.56.4615
|
[12] |
李培丽, 张新亮, 陈 俊, 黄黎蓉, 黄德修. 基于环行腔激光器四波混频型可调谐波长转换的理论研究. 物理学报,
2005, 54(3): 1222-1228.
doi: 10.7498/aps.54.1222
|
[13] |
张瑞峰, 葛春风, 王书慧, 胡智勇, 李世忱. 熔锥型全波耦合器. 物理学报,
2003, 52(2): 390-394.
doi: 10.7498/aps.52.390
|
[14] |
凌根深, 钱宝良, 陈德明, 李传胪, 刘永贵. 圆柱型填充介质慢波自由电子激光器的理论分析. 物理学报,
1993, 42(10): 1595-1599.
doi: 10.7498/aps.42.1595
|
[15] |
李壮, 徐承和. 缓变截面波导型回旋共振放大器理论. 物理学报,
1983, 32(10): 1247-1254.
doi: 10.7498/aps.32.1247
|
[16] |
周乐柱, 徐承和, 龚中麟. 旋转对称波导型开放式谐振腔的一般理论. 物理学报,
1981, 30(2): 153-163.
doi: 10.7498/aps.30.153
|
[17] |
黄宏嘉, 范滇元. 变截面铁氧体柱中电磁波传播的耦合波理论. 物理学报,
1965, 21(9): 1653-1667.
doi: 10.7498/aps.21.1653
|
[18] |
钱景仁. 耦合波理论的一点补充. 物理学报,
1963, 19(6): 404-406.
doi: 10.7498/aps.19.404
|
[19] |
林为干. 波导中出现的波型数目. 物理学报,
1963, 19(7): 472-474.
doi: 10.7498/aps.19.472
|
[20] |
黄宏嘉. 关于耦合波理论中的不连续性问题. 物理学报,
1962, 18(1): 56-62.
doi: 10.7498/aps.18.5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