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x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C12(d,p)C13和Ca40(d,p)Ca41基态反应质子极化的研究

姜承烈 余泮水 谢滋 毛振麟 程业浩 梁文学 王震遐 郑万辉 赵忠尧

引用本文:
Citation:

C12(d,p)C13和Ca40(d,p)Ca41基态反应质子极化的研究

姜承烈, 余泮水, 谢滋, 毛振麟, 程业浩, 梁文学, 王震遐, 郑万辉, 赵忠尧

POLARIZATION OF PROTONS FROM THE C12(d,p)C13 AND Ca40(d,p)Ca41 GROUND STATE REACTIONS

CHIANG CHENG-LIEH, YU PAN-SHUI, HSIEH TZO, MAO CHEN-LIN, CHEN YEH-HAO, LIANG WEN-HSUEH, WANG CHEN-HSIA, CHENG WAN-HUI, CHAO CHUNG-YAO
PDF
导出引用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5391
  • PDF下载量:  419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1965-09-23
  • 刊出日期:  2005-08-05

C12(d,p)C13和Ca40(d,p)Ca41基态反应质子极化的研究

摘要: 本实验测量了C12(d,p)C13和Ca40(d,p)Ca41两个基态反应质子群在六个角度上的极化值。在C12的反应中,小角区的结果和前人的工作相近,和半经典符号规则jn=ln±1/2,P=(±)一致。θL=115°的数据是前人没有测量过的,我们得到P=0.529±0.068,在Ca40的反应中,小角区数据的符号也和半经典符号规则一致,和Немeц及Boschitz的实验结果相同,而和Hird,Takeda及Bercaw的实验结果相反,看来这是由于入射能量不一样所致。因为在这些实验中,三个较高入射能量和三个较低入射能量的结果,都分别有一致的符号,把已发表的极化实验数据进行比较,可以看出,半经典符号规则还是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或者,可能找出一个修改后的符号规律,以供核能谱学应用。在有些情况下,我们看到,随着氘核能量的增加,极化角分布的图形似乎有向小角区移动的趋势,这可能是直接反应的一个特性。关于截面和极化角分布间的位置对应关系,我们认为,截面角分布的极小,除了可对应于极化的变号以外,还可能对应于极化绝对值的极大,截面角分布的极大也可能对应于极化的变号,对于这些现象,我们用粗糙的扭曲波理论进行了讨论。

English Abstract

参考文献 (1)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