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郭灿, 康晨瑞, 高莹, 张一弛, 邓英远, 马超, 徐春杰, 梁淑华. 金属基复合材料原位反应相场模型. 物理学报,
2022, 71(9): 096401.
doi: 10.7498/aps.71.20211737
|
[2] |
朱传新, 秦建国, 郑普, 蒋励, 朱通华, 鹿心鑫. 14 MeV附近191Ir(n,2n)190Ir反应截面实验研究. 物理学报,
2022, 71(19): 192501.
doi: 10.7498/aps.71.20220776
|
[3] |
张奇玮, 栾广源, 任杰, 阮锡超, 贺国珠, 鲍杰, 孙琪, 黄翰雄, 王朝辉, 顾旻皓, 余滔, 解立坤, 陈永浩, 安琪, 白怀勇, 鲍煜, 曹平, 陈昊磊, 陈琪萍, 陈裕凯, 陈朕, 崔增琪, 樊瑞睿, 封常青, 高可庆, 韩长材, 韩子杰, 何泳成, 洪杨, 黄蔚玲, 黄锡汝, 季筱璐, 吉旭阳, 蒋伟, 江浩雨, 姜智杰, 敬罕涛, 康玲, 康明涛, 李波, 李超, 李嘉雯, 李论, 李强, 李晓, 李样, 刘荣, 刘树彬, 刘星言, 穆奇丽, 宁常军, 齐斌斌, 任智洲, 宋英鹏, 宋朝晖, 孙虹, 孙康, 孙晓阳, 孙志嘉, 谭志新, 唐洪庆, 唐靖宇, 唐新懿, 田斌斌, 王丽娇, 王鹏程, 王琦, 王涛峰, 文杰, 温中伟, 吴青彪, 吴晓光, 吴煊, 羊奕伟, 易晗, 于莉, 于永积, 张国辉, 张林浩, 张显鹏, 张玉亮, 张志永, 赵豫斌, 周路平, 周祖英, 朱丹阳, 朱科军, 朱鹏, 朱兴华. 基于CSNS反角白光中子源的中子俘获反应截面测量技术研究. 物理学报,
2021, 70(22): 222801.
doi: 10.7498/aps.70.20210742
|
[4] |
唐晓平, 周灿华, 和小虎, 于东麒, 杨阳. 碰撞能对H+CH+→C++H2反应立体动力学性质的影响. 物理学报,
2017, 66(2): 023401.
doi: 10.7498/aps.66.023401
|
[5] |
许雪松, 杨鲲, 孙佳石, 尹淑慧. O+DCl→OD+Cl反应的动力学性质研究. 物理学报,
2014, 63(10): 103401.
doi: 10.7498/aps.63.103401
|
[6] |
徐国亮, 刘培, 刘彦磊, 张琳, 刘玉芳. 准经典轨线法研究交换反应H(D)+SH/SD的动力学性质. 物理学报,
2013, 62(22): 223402.
doi: 10.7498/aps.62.223402
|
[7] |
朱标, 李萍萍, 柯见洪, 林振权. 全局耦合网络上的两种类集团的聚集-湮没反应动力学. 物理学报,
2012, 61(6): 066802.
doi: 10.7498/aps.61.066802
|
[8] |
陈学文, 方祯云, 张家伟, 钟涛, 涂卫星. 标准模型中两类中性玻色子混合圈链图传播子的重整化及其e+e-→μ+μ-反应截面. 物理学报,
2011, 60(2): 021101.
doi: 10.7498/aps.60.021101
|
[9] |
朱志艳, 朱正和, 张莉, 李培刚, 唐为华, 郑莹莹. T+OD体系的同位素交换反应动力学. 物理学报,
2011, 60(12): 123102.
doi: 10.7498/aps.60.123102
|
[10] |
冯兴, 朱正和, 刘晓亚, 杨向东, 黄玮. SiH2体系的分子反应动力学. 物理学报,
2009, 58(12): 8217-8223.
doi: 10.7498/aps.58.8217
|
[11] |
潘 宇, 王凯俊, 方祯云, 汪先友, 彭庆军. 精确计算n-n重正化链图传播下n+n→2π0反应截面. 物理学报,
2008, 57(8): 4817-4825.
doi: 10.7498/aps.57.4817
|
[12] |
黄明辉, 甘再国, 范红梅, 苏朋源, 马 龙, 周小红, 李君清. 超重核合成时的驱动势与热熔合反应截面. 物理学报,
2008, 57(3): 1569-1575.
doi: 10.7498/aps.57.1569
|
[13] |
唐 军, 杨先清, 仇 康. 反应限制聚集模型的动力学行为的研究. 物理学报,
2005, 54(7): 3307-3311.
doi: 10.7498/aps.54.3307
|
[14] |
李加兴, 郭忠言, 肖国青, 詹文龙, 王建松, 孙志宇, 王猛, 田文栋, 王武生, 毛瑞士, 王全进, 宁振江, 王建峰. 利用改进的Glauber模型对非奇异核核反应总截面数据的拟合. 物理学报,
2003, 52(1): 58-62.
doi: 10.7498/aps.52.58
|
[15] |
孙桂华, 杨向东. H+H2反应截面的全量子力学研究. 物理学报,
2002, 51(3): 506-511.
doi: 10.7498/aps.51.506
|
[16] |
宁振江, 李加兴, 郭忠言, 詹文龙, 王建松, 肖国青, 王全进, 王金川, 王猛, 王建峰, 陈志强. 质子滴线核12N在28Si靶上的核反应总截面测量. 物理学报,
2001, 50(4): 644-648.
doi: 10.7498/aps.50.644
|
[17] |
肖定全, 韦力凡, 李子森, 朱建国, 钱正洪, 彭文斌. 金属氧化物薄膜的多离子束反应共溅射模型(Ⅰ)——模型建立. 物理学报,
1996, 45(2): 330-338.
doi: 10.7498/aps.45.330
|
[18] |
姚立山, 靳玉玲, 蔡敦九. 14MeV中子(n,T)与(n,3He)反应截面的系统学研究. 物理学报,
1993, 42(1): 17-24.
doi: 10.7498/aps.42.17
|
[19] |
张澄, 霍裕平. 三分子反应模型涨落的临界行为. 物理学报,
1983, 32(6): 750-761.
doi: 10.7498/aps.32.750
|
[20] |
李扬国, 陈生忠. 双核子削裂、掇取反应的结构因子的研究. 物理学报,
1965, 21(5): 961-975.
doi: 10.7498/aps.21.96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