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谢金辰, 陶曦, 续瑞瑞, 田源, 邢康, 葛智刚, 牛一斐. 基于变分自编码器的伽马单中子出射反应截面实验数据离群点研究. 物理学报,
2025, 74(8): .
doi: 10.7498/aps.74.20241775
|
[2] |
朱传新, 秦建国, 郑普, 蒋励, 朱通华, 鹿心鑫. 14 MeV附近191Ir(n,2n)190Ir反应截面实验研究. 物理学报,
2022, 71(19): 192501.
doi: 10.7498/aps.71.20220776
|
[3] |
张奇玮, 栾广源, 任杰, 阮锡超, 贺国珠, 鲍杰, 孙琪, 黄翰雄, 王朝辉, 顾旻皓, 余滔, 解立坤, 陈永浩, 安琪, 白怀勇, 鲍煜, 曹平, 陈昊磊, 陈琪萍, 陈裕凯, 陈朕, 崔增琪, 樊瑞睿, 封常青, 高可庆, 韩长材, 韩子杰, 何泳成, 洪杨, 黄蔚玲, 黄锡汝, 季筱璐, 吉旭阳, 蒋伟, 江浩雨, 姜智杰, 敬罕涛, 康玲, 康明涛, 李波, 李超, 李嘉雯, 李论, 李强, 李晓, 李样, 刘荣, 刘树彬, 刘星言, 穆奇丽, 宁常军, 齐斌斌, 任智洲, 宋英鹏, 宋朝晖, 孙虹, 孙康, 孙晓阳, 孙志嘉, 谭志新, 唐洪庆, 唐靖宇, 唐新懿, 田斌斌, 王丽娇, 王鹏程, 王琦, 王涛峰, 文杰, 温中伟, 吴青彪, 吴晓光, 吴煊, 羊奕伟, 易晗, 于莉, 于永积, 张国辉, 张林浩, 张显鹏, 张玉亮, 张志永, 赵豫斌, 周路平, 周祖英, 朱丹阳, 朱科军, 朱鹏, 朱兴华. 基于CSNS反角白光中子源的中子俘获反应截面测量技术研究. 物理学报,
2021, 70(22): 222801.
doi: 10.7498/aps.70.20210742
|
[4] |
唐晓平, 周灿华, 和小虎, 于东麒, 杨阳. 碰撞能对H+CH+→C++H2反应立体动力学性质的影响. 物理学报,
2017, 66(2): 023401.
doi: 10.7498/aps.66.023401
|
[5] |
许雪松, 杨鲲, 孙佳石, 尹淑慧. O+DCl→OD+Cl反应的动力学性质研究. 物理学报,
2014, 63(10): 103401.
doi: 10.7498/aps.63.103401
|
[6] |
徐国亮, 刘培, 刘彦磊, 张琳, 刘玉芳. 准经典轨线法研究交换反应H(D)+SH/SD的动力学性质. 物理学报,
2013, 62(22): 223402.
doi: 10.7498/aps.62.223402
|
[7] |
陈学文, 方祯云, 张家伟, 钟涛, 涂卫星. 标准模型中两类中性玻色子混合圈链图传播子的重整化及其e+e-→μ+μ-反应截面. 物理学报,
2011, 60(2): 021101.
doi: 10.7498/aps.60.021101
|
[8] |
朱志艳, 朱正和, 张莉, 李培刚, 唐为华, 郑莹莹. T+OD体系的同位素交换反应动力学. 物理学报,
2011, 60(12): 123102.
doi: 10.7498/aps.60.123102
|
[9] |
冯兴, 朱正和, 刘晓亚, 杨向东, 黄玮. SiH2体系的分子反应动力学. 物理学报,
2009, 58(12): 8217-8223.
doi: 10.7498/aps.58.8217
|
[10] |
潘 宇, 王凯俊, 方祯云, 汪先友, 彭庆军. 精确计算n-n重正化链图传播下n+n→2π0反应截面. 物理学报,
2008, 57(8): 4817-4825.
doi: 10.7498/aps.57.4817
|
[11] |
黄明辉, 甘再国, 范红梅, 苏朋源, 马 龙, 周小红, 李君清. 超重核合成时的驱动势与热熔合反应截面. 物理学报,
2008, 57(3): 1569-1575.
doi: 10.7498/aps.57.1569
|
[12] |
邓一兵, 王世来. 动量空间中能质子-12C弹性散射截面和自旋量的研究. 物理学报,
2007, 56(1): 137-142.
doi: 10.7498/aps.56.137
|
[13] |
刘建业, 左 维, 李希国, 邢永忠. 中子晕核引起核反应中的同位旋效应. 物理学报,
2007, 56(3): 1339-1346.
doi: 10.7498/aps.56.1339
|
[14] |
刘建业, 郭文军, 邢永忠, 李希国, 左 维. 中能重离子碰撞中晕核反应动力学. 物理学报,
2006, 55(3): 1068-1076.
doi: 10.7498/aps.55.1068
|
[15] |
陆 晓, 孙小军, 杨永栩. 在独立α集团模型下对敲出反应16O(p,pα)12C和16 O(α,2α)12C的研究. 物理学报,
2003, 52(9): 2131-2134.
doi: 10.7498/aps.52.2131
|
[16] |
孙桂华, 杨向东. H+H2反应截面的全量子力学研究. 物理学报,
2002, 51(3): 506-511.
doi: 10.7498/aps.51.506
|
[17] |
缪中林, 陈平平, 蔡玮颖, 李志锋, 徐文兰, 袁先漳, 刘平, 史国良, 陈昌明, 朱德彰, 潘浩昌, 胡军, 李明乾, 陆卫. 组合注入质子导致不对称耦合双量子阱截面混合效应研究. 物理学报,
2001, 50(1): 116-119.
doi: 10.7498/aps.50.116
|
[18] |
王营冠, 罗正明. 非弹性核反应对质子束能量沉积的影响. 物理学报,
2000, 49(8): 1639-1643.
doi: 10.7498/aps.49.1639
|
[19] |
姚立山, 靳玉玲, 蔡敦九. 14MeV中子(n,T)与(n,3He)反应截面的系统学研究. 物理学报,
1993, 42(1): 17-24.
doi: 10.7498/aps.42.17
|
[20] |
章迺森. 动量在2.5—5Бзв/с区间π+介子与质子相互作用全截面的测量. 物理学报,
1964, 20(12): 1244-1253.
doi: 10.7498/aps.20.12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