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林树, 田家源. 引力形状因子的介质修正. 物理学报,
2023, 72(7): 071201.
doi: 10.7498/aps.72.20222473
|
[2] |
赵海龙, 肖波, 王刚华, 王强, 阚明先, 段书超, 谢龙, 邓建军. 磁化套筒惯性聚变中端面损失效应的一维唯象模型与影响分析. 物理学报,
2021, 70(6): 065202.
doi: 10.7498/aps.70.20201587
|
[3] |
鲁圣国, 李丹丹, 林雄威, 简晓东, 赵小波, 姚英邦, 陶涛, 梁波. 铁电材料中电场对唯象系数和电卡强度的影响. 物理学报,
2020, 69(12): 127701.
doi: 10.7498/aps.69.20200296
|
[4] |
赵光银, 李应红, 梁华, 化为卓, 韩孟虎. 纳秒脉冲表面介质阻挡等离子体激励唯象学仿真. 物理学报,
2015, 64(1): 015101.
doi: 10.7498/aps.64.015101
|
[5] |
李永东, 杨文晋, 张娜, 崔万照, 刘纯亮. 一种二次电子发射的复合唯象模型. 物理学报,
2013, 62(7): 077901.
doi: 10.7498/aps.62.077901
|
[6] |
尚玉黎, 舒明飞, 陈威, 曹万强. 钛酸钡基施主掺杂弛豫铁电体介电弥散的唯象分析. 物理学报,
2012, 61(19): 197701.
doi: 10.7498/aps.61.197701
|
[7] |
鲁公儒, 程晓东. 中性D介子混合和强作用相角差的唯象研究. 物理学报,
2009, 58(5): 3034-3040.
doi: 10.7498/aps.58.3034
|
[8] |
艾树涛, 王春雷, 钟维烈, 张沛霖. 关于铁电相变的一个唯象讨论. 物理学报,
2001, 50(5): 910-913.
doi: 10.7498/aps.50.910
|
[9] |
徐晓虎, 沈 剑. 铁电超晶格的一个唯象模型. 物理学报,
1999, 48(11): 2142-2145.
doi: 10.7498/aps.48.2142
|
[10] |
李富斌. 非平衡涨落问题的微观唯象分析理论(Ⅱ)——物理系统中的非平衡涨落与由信息理论所求得的热传导精确结果的比较. 物理学报,
1989, 38(10): 1642-1647.
doi: 10.7498/aps.38.1642
|
[11] |
吴自玉;兰慧彬;汪克林;刘耀阳;章正刚;冼鼎昌. 赝标介子的唯象模型(I). 物理学报,
1987, 36(8): 1048-1055.
doi: 10.7498/aps.36.1048
|
[12] |
倪光炯. 介子态的对振动模型. 物理学报,
1976, 25(4): 336-339.
doi: 10.7498/aps.25.336
|
[13] |
曹昌祺. 关于层子模型中的电磁形式因子与结构波函数的积分表示. 物理学报,
1976, 25(5): 423-432.
doi: 10.7498/aps.25.423
|
[14] |
安瑛, 吴詠时, 戴元本. 核子电磁形状因子的渐近行为与Callan-Symanzik方程. 物理学报,
1976, 25(3): 188-196.
doi: 10.7498/aps.25.188
|
[15] |
张肇西. 中性赝标介子双光子湮灭和它们可能的混合. 物理学报,
1976, 25(1): 74-77.
doi: 10.7498/aps.25.74
|
[16] |
基本粒子理论组. 瞬时相互作用近似下介子结构波函数的一些探讨(Ⅱ)——赝标介子和矢量介子的谐振子模型. 物理学报,
1976, 25(5): 415-422.
doi: 10.7498/aps.25.415
|
[17] |
庆承瑞. 关于中微子的电磁形状因子的测定. 物理学报,
1966, 22(5): 607-610.
doi: 10.7498/aps.22.607
|
[18] |
宋行长. 轻子与非轻子弱相互作用的唯象描述. 物理学报,
1965, 21(1): 218-220.
doi: 10.7498/aps.21.218
|
[19] |
郑希特, 汪克林, 王明中. 关于核子的电形状因子. 物理学报,
1965, 21(7): 1464-1468.
doi: 10.7498/aps.21.1464
|
[20] |
李华钟. ρ介子Regge极迹与π介子电磁形式因子. 物理学报,
1965, 21(10): 1825-1828.
doi: 10.7498/aps.21.18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