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梁殿明, 王超, 史浩东, 刘壮, 付强, 张肃, 战俊彤, 余益欣, 李英超, 姜会林. 基于Zernike模型系数优化的椭球型窗口光学系统像差校正. 物理学报,
2020, 69(24): 244203.
doi: 10.7498/aps.69.20200933
|
[2] |
孙金霞, 潘国庆, 刘英. 面对称光学系统的初级波像差理论研究. 物理学报,
2013, 62(9): 094203.
doi: 10.7498/aps.62.094203
|
[3] |
庞武斌, 岑兆丰, 李晓彤, 钱炜, 尚红波, 许伟才. 偏振对光学系统成像质量的影响. 物理学报,
2012, 61(23): 234202.
doi: 10.7498/aps.61.234202
|
[4] |
刘超, 胡立发, 穆全全, 曹召良, 胡红斌, 张杏云, 芦永军, 宣丽. 用于开环液晶自适应光学系统的模式预测技术研究. 物理学报,
2012, 61(12): 129501.
doi: 10.7498/aps.61.129501
|
[5] |
白福忠, 饶长辉. 自参考干涉波前传感器中针孔直径对闭环自适应光学系统校正精度的影响. 物理学报,
2010, 59(11): 8280-8286.
doi: 10.7498/aps.59.8280
|
[6] |
周国泉. 洛伦兹光束经光阑失调傍轴光学系统的传输. 物理学报,
2009, 58(9): 6185-6191.
doi: 10.7498/aps.58.6185
|
[7] |
李 智, 张家森, 杨 景, 龚旗煌. 飞秒时间分辨近场光学系统实现及其应用. 物理学报,
2007, 56(6): 3630-3635.
doi: 10.7498/aps.56.3630
|
[8] |
郭汉明, 陈家璧, 庄松林. 相干点源照明时消球差光学系统的像场结构. 物理学报,
2007, 56(2): 811-818.
doi: 10.7498/aps.56.811
|
[9] |
李东熙, 卢振武, 孙 强, 刘 华, 张云翠. 基于Wassermann-Wolf方程的共形光学系统设计研究. 物理学报,
2007, 56(10): 5766-5771.
doi: 10.7498/aps.56.5766
|
[10] |
董科研, 孙 强, 李永大, 张云翠, 王 健, 葛振杰, 孙金霞, 刘建卓. 折射/衍射混合红外双焦光学系统设计. 物理学报,
2006, 55(9): 4602-4607.
doi: 10.7498/aps.55.4602
|
[11] |
王喜庆, 吕百达. 贝塞耳函数调制的高斯光束通过有光阑ABCD光学系统的传输. 物理学报,
2001, 50(4): 682-685.
doi: 10.7498/aps.50.682
|
[12] |
宋菲君. 具有对称性象差的光学系统成象积分算子谱分析. 物理学报,
1992, 41(5): 750-758.
doi: 10.7498/aps.41.750
|
[13] |
张林, 林仁明. 良腔情况吸收与色散混合型受驱动光学系统多光子过程的透射光谱. 物理学报,
1991, 40(3): 375-385.
doi: 10.7498/aps.40.375
|
[14] |
洪熙春, 黄维刚, 王绍民. 失调光学系统的衍射积分公式. 物理学报,
1982, 31(12): 75-83.
doi: 10.7498/aps.31.75
|
[15] |
詹达三. 关于光学系统中空间关联函数的位相恢复问题. 物理学报,
1982, 31(3): 393-396.
doi: 10.7498/aps.31.393
|
[16] |
杨国桢, 顾本源. 光学系统中振幅和相位的恢复问题. 物理学报,
1981, 30(3): 410-413.
doi: 10.7498/aps.30.410
|
[17] |
林理彬, 田景文, 谢建华. 精确测量双层复合膜厚度的物理原理——用PCSA型光学系统处理四相体系. 物理学报,
1981, 30(5): 650-660.
doi: 10.7498/aps.30.650
|
[18] |
王之江. 同轴柱面光学系统的象差. 物理学报,
1960, 16(4): 205-213.
doi: 10.7498/aps.16.205
|
[19] |
姚福田. 空间电荷存在时旋转对称电子光学系统的像差. 物理学报,
1957, 13(3): 207-216.
doi: 10.7498/aps.13.207
|
[20] |
吴美珍. 旋转对称电子光学系统中的五级横向像差. 物理学报,
1957, 13(3): 181-206.
doi: 10.7498/aps.13.18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