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邸淑红, 张阳, 杨会静, 崔乃忠, 李艳坤, 刘会媛, 李伶利, 石凤良, 贾玉璇. 铷簇同位素效应的量化研究. 物理学报,
2023, 72(18): 182101.
doi: 10.7498/aps.72.20230778
|
[2] |
焦宝宝. 基于同位素链核电荷半径的新关系. 物理学报,
2022, 71(15): 152101.
doi: 10.7498/aps.71.20212343
|
[3] |
陈建玲, 王辉, 贾焕玉, 马紫微, 李永宏, 谭俊. 超强磁场下中子星壳层的电导率和磁星环向磁场欧姆衰变. 物理学报,
2019, 68(18): 180401.
doi: 10.7498/aps.68.20190760
|
[4] |
任桂明, 郑圆圆, 王丁, 王林, 谌晓洪, 王玲, 马敏, 刘华兵. 氢化氧化铝的同位素效应研究. 物理学报,
2014, 63(23): 233104.
doi: 10.7498/aps.63.233104
|
[5] |
胡晓琴, 谢国锋. 遗传算法优化BaTiO3壳模型势参数. 物理学报,
2011, 60(1): 013401.
doi: 10.7498/aps.60.013401
|
[6] |
支启军, 郑强. 壳模型对13N Gamow-Teller跃迁的研究. 物理学报,
2011, 60(10): 102301.
doi: 10.7498/aps.60.102301
|
[7] |
李晶, 谢卫平, 黄显宾, 杨礼兵, 蔡红春, 蒲以康. “碰撞-辐射”模型在Z箍缩等离子体K壳层线辐射谱分析中的应用. 物理学报,
2010, 59(11): 7922-7929.
doi: 10.7498/aps.59.7922
|
[8] |
焦朋, 郭建友, 方向正. 偶偶 Ra 同位素的八极形变研究. 物理学报,
2010, 59(4): 2369-2374.
doi: 10.7498/aps.59.2369
|
[9] |
师应龙, 董晨钟. C Ⅱ离子1s内壳层激发态的结构和衰变特性的理论研究. 物理学报,
2009, 58(4): 2350-2357.
doi: 10.7498/aps.58.2350
|
[10] |
丁晓彬, 董晨钟, Stephan Fritzsche. Cs Ⅳ离子4d内壳层激发态衰变过程的相对论理论研究. 物理学报,
2004, 53(8): 2490-2496.
doi: 10.7498/aps.53.2490
|
[11] |
任中洲, 徐躬耦. 中子滴线附近核异常大半径的解释. 物理学报,
1991, 40(8): 1229-1235.
doi: 10.7498/aps.40.1229
|
[12] |
陈寿面, 王震遐, 潘冀生, 郑里平. 同位素择尤溅射角分布研究. 物理学报,
1989, 38(11): 1785-1791.
doi: 10.7498/aps.38.1785
|
[13] |
仝晓民, 李家明. 原子内壳层双光子衰变的相对论效应和屏蔽效应. 物理学报,
1989, 38(9): 1406-1412.
doi: 10.7498/aps.38.1406
|
[14] |
马兴孝. 激光分离同位素的动力学. 物理学报,
1979, 28(1): 1-14.
doi: 10.7498/aps.28.1
|
[15] |
罗辽复, 陆埮. 奇异粒子的非轻子衰变和层子模型. 物理学报,
1975, 24(2): 105-114.
doi: 10.7498/aps.24.105
|
[16] |
陈金全, 高美娟, 陈选根. 对关联对Pb208附近α衰变的影响(Ⅱ)——Po奇A同位素的α约化宽度. 物理学报,
1966, 22(9): 1059-1068.
doi: 10.7498/aps.22.1059
|
[17] |
关洪. K介子衰变中的同位旋改变. 物理学报,
1964, 20(10): 1053-1055.
doi: 10.7498/aps.20.1053
|
[18] |
张历宁, 安瑛, 陈庭金, 戴元本. 复合模型和∑的四体衰变. 物理学报,
1962, 18(5): 264-271.
doi: 10.7498/aps.18.264
|
[19] |
胡宁, 于敏. β—衰变理论. 物理学报,
1951, 8(3): 260-269.
doi: 10.7498/aps.8.260
|
[20] |
嚴德浩. 關於同位素之數目. 物理学报,
1946, 6(2): 108-111.
doi: 10.7498/aps.6.1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