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x

Vol. 2, No. 2 (1936)

1936年01月20日
科学论文
科学论文
领域
科学论文
双激起氦原子光谱之观察
江安才, 马仕俊, 吴大猷
1936, 2 (2): 117-123. doi: 10.7498/aps.2.117
摘要 +
(1)日晕光谱线之来源,至今为未决定之问题。Goudsmit与吴大猷曾假设诸谱线乃由氦气双激起原子所生。过去有人企图用实验方法得到双激起氦原子之光谱,未能成功。但有数种实验室内现象,均有人用此假设以解释之。故作者希望在适当情形下得到双激起氦原子之光谱。(2)由理论上知用电子撞击法造成双激起之可能性甚小,但此可能性之最大值在电子能为300至600electronvolts时故作者企图在人为的此种情形下观察双激起氦原子光谱,但结果未能发现。(3)此种实验结果可从理论方面予以解释。作者由双激起2s3s~3S状态之计算,知其谱线之宽约为1000cm~(-1),故实验时不能观察因此以前关於日晕光谱之解释,亦成疑问。
热动对晶体反射X-线之影响
施士元
1936, 2 (2): 124-127. doi: 10.7498/aps.2.124
摘要 +
由简单之波动力学计算,求得Debye-Waller函数结果与Zener及Jauncey者相同故Zener对六角结晶之理论与实验结果之差异,或因其计算中所用之特殊模形所致。
C_4H_2之基本振动率及势能常数
吴大猷, 沈寿春
1936, 2 (2): 128-134. doi: 10.7498/aps.2.128
摘要 +
按TimmMecke之C_4H_2基本振动率,吾人求得一含有九个常动之势能式中各常数之值。
质子在银核内的共振能层
赵忠尧, 傅承义
1936, 2 (2): 135-144. doi: 10.7498/aps.2.135
摘要 +
把‘镭—铍’所产生的‘光中子’,穿过一层半厘米厚的白蜡,我们便得到一‘连续的中子谱’。他们中间有些中子,能和银的原子核起‘共振作用’,因此可以被银片吸收,而产生‘人工放射银’先测量人工放射的强度和‘共振中子’在银片中的吸收率,再应用原子核内共振能层的宽度,我们便可以求出银的原子核内‘共振能层’的密度大约共振能在零和二十万伏特中间,平均每隔一二百伏特便有一可以吸收质子的共振能层,和理论很相符合。
空心水晶圆柱之绕周振动
严济慈, 方声恒
1936, 2 (2): 145-153. doi: 10.7498/aps.2.145
摘要 +
以纯粹水晶割成空心圆柱,令圆柱之轴平行於晶体之光轴。于其里外二面,敷以铜质管状电极、置诸最简单之Pierce式振荡线路中,即能自生振动其振动之方式繁多,俱经吾人详细阐求,已在另文发表,茲不复赘。各种振动方式中,以绕周振动发生最易。设圆柱内径与外径之比小于一去0.5极近之数,则绕周分三段而振动;设大于此数,则分六段而振动,绕周振动之温度系数,亦经测定其法置圆柱於一特制之电炉中,连其二电极於振荡电路,令生振动。以所生高周率电流与一周率甚近之水晶片所生之高周率电流相干涉,由是而生之低周率音差,复与一低周率振荡器相比较,若是则加热后圆柱振动周率之变化,可在该低周率振荡器上直接读之。若是所得之结果绕周振动之温度系数,随其内外径之比而异。圆柱之绕周分三段而振动者,其温度系数常为正;内外径之比率增加,则温度系数减少。圆柱之线周分六段而振动者,其温度系数常为负;内外径之比率愈高,则温度系数愈大。惟适当三段振动告终六段振动肇端之时,则亘十馀度其周率几不以温度而变合二十馀度而平均计之其温度系数约为0.5×10~(-6)/C,小於寻常水晶片者五十馀倍。割制此种圆柱,并无繁难,且电极简单,装置便利以之控制振荡,校准周率,对无线电通讯,裨益实多也。
低频与高频滤波器之瞬流
朱物华, 张仲桂
1936, 2 (2): 154-168. doi: 10.7498/aps.2.154
摘要 +
此篇先推求收端加电阻时,低频与高频滤波器瞬流之公式依此公式算出之图与用阴极光示波器映出之曲线相符合。自推算之结果,可得下列结论:(一)在滤波器收端电阻渐加时,瞬流各项之挫率渐渐互异其数量,由第一挫波项至最後隔阻频项,顺序渐减;其最小数仍比收端无电阻时之挫率(约等于R/2L)为大。故瞬流终必变为隔阻频之电流,而较收端无电阻时易于消灭。(二)当滤波器增加一段时,瞬流之项数亦加一,所加项之挫率皆比前有者为小,故少段滤波器之瞬流易于消灭。(三)在π式滤波器中,其瞬流各项之挫率恒较同一电恒数T式滤波器中之相当项之挫率为大故在π式滤波器中,瞬流消灭较易。(四)在隔阻频后瞬流之数量与在其前者相彷,恒较隔阻频后之安定数量大数十倍,故滤波器之特性仅能见之于安定状态之下。(五)π式滤波器之隔阻电频随所用之段数而变化在二段之滤波器中,此变化数为最高,其数与理想之数相差百分之二十六。
公历一九三六年六月十九日上海日偏蚀时天空电离层游离程度之测量
陈茂康, 朱恩隆, 梁百先
1936, 2 (2): 169-177. doi: 10.7498/aps.2.169
摘要 +
本文报告公历一九三六年六月十九日在上海日偏蚀时用临界频率法测量天空电离层游离强度之变化就F_1层所显之结果而论,足为紫外线作用论强有力之一证惟按E层所显之结果则显出该层游离化之主因颇有一部分非紫外线之作用。
一九二四年以来青岛观象台所记录之磁暴
刘朝阳
1936, 2 (2): 178-186. doi: 10.7498/aps.2.178
摘要 +
本文将青岛所发生之磁暴magneticstorms,择其比较显著者,凡一百零六个,规定其开始及完了之时间,并度量其三要素D,H,Z,之绝对摆幅absoluterange。又就此一百零六个磁暴内,择其最足代表者七个,对於各种主要特性,加以比较详细之叙述:次复就此等磁暴所发生之年月日,选取万国地磁学会所指定之平均磁性指数,列为一表,以资比较最後并曾约略论及此等磁暴与太阳黑子之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