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林麦麦, 付颖捷, 宋秋影, 于腾萱, 文惠珊, 蒋蕾. 热尘埃等离子体中(2 + 1)维尘埃声孤波的传播特征. 物理学报,
2022, 71(9): 095203.
doi: 10.7498/aps.71.20210902
|
[2] |
李郝, 杨鑫, 张正平. THz波在不同角度磁化的非均匀磁化等离子体中的传输特性分析. 物理学报,
2021, 70(7): 075202.
doi: 10.7498/aps.70.20201450
|
[3] |
杨建荣, 毛杰键, 吴奇成, 刘萍, 黄立. 强碰撞磁化尘埃等离子体中的漂移波. 物理学报,
2020, 69(17): 175201.
doi: 10.7498/aps.69.20200468
|
[4] |
陈伟, 郭立新, 李江挺, 淡荔. 时空非均匀等离子体鞘套中太赫兹波的传播特性. 物理学报,
2017, 66(8): 084102.
doi: 10.7498/aps.66.084102
|
[5] |
薄勇, 赵青, 罗先刚, 刘颖, 陈禹旭, 刘建卫. 电磁波在非均匀磁化的等离子体鞘套中传输特性研究. 物理学报,
2016, 65(3): 035201.
doi: 10.7498/aps.65.035201
|
[6] |
林敏, 徐浩军, 魏小龙, 梁华, 张艳华. 电磁波在非磁化等离子体中衰减效应的实验研究. 物理学报,
2015, 64(5): 055201.
doi: 10.7498/aps.64.055201
|
[7] |
毛杰健, 杨建荣, 李超英. 非均匀量子等离子体中的非线性波. 物理学报,
2012, 61(2): 020206.
doi: 10.7498/aps.61.020206
|
[8] |
郑灵, 赵青, 刘述章, 邢晓俊. 太赫兹波在非磁化等离子体中的传输特性研究. 物理学报,
2012, 61(24): 245202.
doi: 10.7498/aps.61.245202
|
[9] |
周先春, 林万涛, 林一骅, 莫嘉琪. 大气非均匀量子等离子体孤波解. 物理学报,
2012, 61(24): 240202.
doi: 10.7498/aps.61.240202
|
[10] |
章海锋, 刘少斌, 孔祥鲲. TM模式下二维非磁化等离子体光子晶体的禁带调制特性分析. 物理学报,
2011, 60(5): 055209.
doi: 10.7498/aps.60.055209
|
[11] |
章海锋, 刘少斌, 孔祥鲲. 横磁模式下二维非磁化等离子体光子晶体的线缺陷特性研究. 物理学报,
2011, 60(2): 025215.
doi: 10.7498/aps.60.025215
|
[12] |
亓丽梅, 杨梓强, 兰峰, 高喜, 史宗君, 梁正. 二维色散和各向异性磁化等离子体光子晶体色散特性研究. 物理学报,
2010, 59(1): 351-359.
doi: 10.7498/aps.59.351
|
[13] |
韩久宁, 王苍龙, 栗生长, 段文山. 二维热离子等离子体中离子声孤波的相互作用. 物理学报,
2008, 57(10): 6068-6073.
doi: 10.7498/aps.57.6068
|
[14] |
徐利军, 刘少斌, 袁乃昌. 用FDTD计算各向异性磁化等离子体涂敷二维目标的RCS. 物理学报,
2005, 54(10): 4789-4793.
doi: 10.7498/aps.54.4789
|
[15] |
宋法伦, 曹金祥, 王舸. 电磁波在径向非均匀球对称等离子体中的衰减. 物理学报,
2004, 53(4): 1110-1115.
doi: 10.7498/aps.53.1110
|
[16] |
洪学仁, 段文山, 孙建安, 石玉仁, 吕克璞. 非均匀尘埃等离子体中孤子的传播. 物理学报,
2003, 52(11): 2671-2677.
doi: 10.7498/aps.52.2671
|
[17] |
唐德礼, 孙爱萍, 邱孝明. 均匀磁化等离子体与雷达波相互作用的数值分析. 物理学报,
2002, 51(8): 1724-1729.
doi: 10.7498/aps.51.1724
|
[18] |
杨维纮, 胡希伟. 非均匀载流柱形等离子体中的磁流体力学波. 物理学报,
1996, 45(4): 595-600.
doi: 10.7498/aps.45.595
|
[19] |
陈银华, 朱栋培, 杨维紘. 磁化等离子体中静电漂移波和剪切阿耳芬波的非线性耦合. 物理学报,
1991, 40(10): 1638-1641.
doi: 10.7498/aps.40.1638
|
[20] |
潘传红. 非均匀等离子体中rf波电流驱动理论. 物理学报,
1987, 36(3): 284-292.
doi: 10.7498/aps.36.28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