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杨权, 马立, 杨斌, 丁汇洋, 陈涛, 杨湛, 孙立宁, 福田敏男. 基于扫描电子显微镜的碳纳米管拾取操作方法研究. 物理学报,
2018, 67(13): 136801.
doi: 10.7498/aps.67.20180347
|
[2] |
汪雷, 唐景昌, 王学森. Si3N4/Si表面Si生长过程的扫描隧道显微镜研究. 物理学报,
2001, 50(3): 517-522.
doi: 10.7498/aps.50.517
|
[3] |
王震遐, 阮美玲, 杨锦晴, 王玟珉, 俞国庆. 一些新颖碳纳米结构的高分辨率透射电子显微镜研究. 物理学报,
1999, 48(11): 2092-2097.
doi: 10.7498/aps.48.2092
|
[4] |
王震遐, 胡 均, 王玟珉, 俞国庆, 阮美龄. 石墨薄片弯曲度的高分辨率电子显微镜研究. 物理学报,
1998, 47(11): 1853-1857.
doi: 10.7498/aps.47.1853
|
[5] |
蔡群, M.S.ALTMAN. W(110)面二维氧化的低能电子显微镜研究. 物理学报,
1997, 46(6): 1048-1054.
doi: 10.7498/aps.46.1048
|
[6] |
阙文修, 姚熹. 镁离子内扩散铌酸锂研究(Ⅱ)—— X射线衍射和扫描电子显微镜表征. 物理学报,
1995, 44(4): 614-621.
doi: 10.7498/aps.44.614
|
[7] |
李贻杰, 熊光成, 甘子钊, 任琮欣, 邹世昌. Ar离子注入YBa2Cu3O7-x超导薄膜中微结构变化的透射电子显微镜研究. 物理学报,
1993, 42(3): 482-487.
doi: 10.7498/aps.42.482
|
[8] |
黑祖昆, 蒋为吉. Ni51Zr49非晶合金晶化过程的电子显微镜研究. 物理学报,
1990, 39(4): 541-546.
doi: 10.7498/aps.39.541
|
[9] |
李龙, 李方华, 杨大宇, 田静华, 林振金. Ce1+εFe4B4合金一维无公度调制结构的透射电子显微镜研究. 物理学报,
1990, 39(5): 788-792.
doi: 10.7498/aps.39.788
|
[10] |
方炎, 王卫宁, 倪东海, 傅石友, 张鹏翔. KCI对银胶形态影响的电子显微镜研究. 物理学报,
1990, 39(1): 46-50.
doi: 10.7498/aps.39.46
|
[11] |
卢江, 吴自勤. Si-W/Si/SiO2/Si(100)的横截面电子显微镜研究. 物理学报,
1989, 38(6): 981-986.
doi: 10.7498/aps.38.981
|
[12] |
沈晓庆. 用Linfoot象质评价理论研究高分辨电子显微镜依赖失焦的象质. 物理学报,
1989, 38(3): 516-522.
doi: 10.7498/aps.38.516
|
[13] |
杨翠英, 张道范, 吴星, 周玉清, 冯国光. 光折变BaTiO3晶体缺陷的分析电子显微镜研究. 物理学报,
1989, 38(12): 2003-2007.
doi: 10.7498/aps.38.2003
|
[14] |
徐惠芳, 罗谷风, 胡梅生, 陈峻. 超晶格正长石的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研究. 物理学报,
1989, 38(9): 1527-1529.
doi: 10.7498/aps.38.1527
|
[15] |
张京, 刘安生, 吴自勤, 郭可信. Pd-Si薄膜固相反应的透射电子显微镜研究. 物理学报,
1986, 35(7): 965-968.
doi: 10.7498/aps.35.965
|
[16] |
高愈尊. 退火直拉硅单晶中氧沉淀和诱生缺陷的电子显微镜研究. 物理学报,
1984, 33(6): 840-844.
doi: 10.7498/aps.33.840
|
[17] |
杨翠英, 周玉清, 赵见高. 非晶态Tb-Fe薄膜的电子显微镜方法研究. 物理学报,
1982, 31(2): 180-184.
doi: 10.7498/aps.31.180
|
[18] |
李方华, 樊汉节, 杨大宇, 傅平秋, 孔祐华. 黄河矿的电子显微镜研究. 物理学报,
1982, 31(5): 571-576.
doi: 10.7498/aps.31.571
|
[19] |
吴自勤, 高巧君, 李永洪, 唐先德. Nb/Nb3Sn复合超导材料的高压电子显微镜观察. 物理学报,
1980, 29(9): 1226-1230.
doi: 10.7498/aps.29.1226
|
[20] |
李方华. 用高分辨电子显微镜测定晶体结构. 物理学报,
1977, 26(3): 193-198.
doi: 10.7498/aps.26.19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