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张锦芳, 任雅娜, 王军民, 杨保东. 铯原子激发态双色偏振光谱. 物理学报,
2019, 68(11): 113201.
doi: 10.7498/aps.68.20181872
|
[2] |
赵健东, 辛洁. 高激发态原子的相干效应. 物理学报,
2012, 61(19): 193302.
doi: 10.7498/aps.61.193302
|
[3] |
黄仙山, 刘海莲, 羊亚平, 石云龙. 运用动态Lorentz库实现对激发态原子动力学特性的调控. 物理学报,
2011, 60(2): 024205.
doi: 10.7498/aps.60.024205
|
[4] |
孙言, 苟秉聪, 朱婧晶. Li“洞原子”高位三激发态2 S(m)和2 D(m) (m=2—7)的能级、精细结构和Auger宽度. 物理学报,
2010, 59(6): 3878-3884.
doi: 10.7498/aps.59.3878
|
[5] |
肖颖, 戴长建, 赵洪英, 秦文杰. 铕原子奇宇称高激发态共振电离光谱的研究. 物理学报,
2009, 58(5): 3071-3077.
doi: 10.7498/aps.58.3071
|
[6] |
王 谨, 胡正发, 张登玉, 詹明生. Rb原子激发态碰撞能量转移. 物理学报,
1998, 47(8): 1265-1271.
doi: 10.7498/aps.47.1265
|
[7] |
沈异凡, 李万兴. 激发态钠原子间的碰撞能量合并. 物理学报,
1996, 45(1): 29-36.
doi: 10.7498/aps.45.29
|
[8] |
沈异凡, 李万兴. 激发态铯原子间的碰撞能量转移. 物理学报,
1993, 42(11): 1766-1773.
doi: 10.7498/aps.42.1766
|
[9] |
徐雷, 赵有源, 王国益, 王兆永. Al原子高激发态nf2F光谱与Stark效应观察. 物理学报,
1989, 38(10): 1658-1664.
doi: 10.7498/aps.38.1658
|
[10] |
鲍敏琪, 仝晓民, 李家明. 离化态原子的激发态结构. 物理学报,
1989, 38(11): 1802-1808.
doi: 10.7498/aps.38.1802
|
[11] |
刘家瑞, 雷子明, 杨锋, 潘广炎, 于德洪, 孙湘. 单、双电荷离子与原子碰撞中的激发态和发射截面比较. 物理学报,
1988, 37(8): 1254-1259.
doi: 10.7498/aps.37.1254
|
[12] |
雷子明, 杨锋, 刘家瑞, 潘广炎, 于德洪, 孙湘. 双电荷离子He2+与Ne,Ar原子碰撞中的激发态. 物理学报,
1988, 37(8): 1244-1253.
doi: 10.7498/aps.37.1244
|
[13] |
范永昌, 李名生, 李白文. 原子激发态的二体电子关联变分计算. 物理学报,
1988, 37(10): 1633-1639.
doi: 10.7498/aps.37.1633
|
[14] |
于德洪, 杨锋, 雷子明, 潘广炎, 刘家瑞. 电子与原子He,Ar碰撞过程中激发态的实验研究. 物理学报,
1988, 37(12): 1965-1971.
doi: 10.7498/aps.37.1965
|
[15] |
雷子明, 刘家瑞, 潘广炎. He+离子和Ne原子碰撞过程中激发态的研究. 物理学报,
1987, 36(4): 533-539.
doi: 10.7498/aps.36.533
|
[16] |
潘广炎, 雷子明, 刘家瑞. He+离子和Ar原子碰撞过程中激发态的研究. 物理学报,
1987, 36(3): 301-307.
doi: 10.7498/aps.36.301
|
[17] |
李白文, 李名生. Li原子激发态的电子关联计算. 物理学报,
1986, 35(8): 1055-1061.
doi: 10.7498/aps.35.1055
|
[18] |
梁晓玲, 李家明. 激发态原子振子强度密度极小点. 物理学报,
1985, 34(11): 1479-1487.
doi: 10.7498/aps.34.1479
|
[19] |
朱熙文. 高激发态钠原子的量子拍实验的某些分析. 物理学报,
1981, 30(12): 1688-1692.
doi: 10.7498/aps.30.1688
|
[20] |
张绮香, 韩全生, 罗正纪, 程文芹. 碰撞微扰下的双重激发态原子的近共振散射. 物理学报,
1981, 30(7): 962-967.
doi: 10.7498/aps.30.96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