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张凯, 陆勇俊, 王峰会. 表面能梯度驱动下纳米水滴在不同微结构表面上的运动. 物理学报,
2015, 64(6): 064703.
doi: 10.7498/aps.64.064703
|
[2] |
孟祥富, 王琛, 安红海, 贾果, 方智恒, 周华珍, 孙今人, 王伟, 傅思祖. 驱动激光束间相干性以及对背向散射影响的研究. 物理学报,
2012, 61(18): 185202.
doi: 10.7498/aps.61.185202
|
[3] |
胡昉, 张寒洁, 吕 斌, 陶永升, 李海洋, 鲍世宁, 何丕模, 王学森. Ge在Ru(0001)表面上生长及其性质研究. 物理学报,
2005, 54(3): 1330-1333.
doi: 10.7498/aps.54.1330
|
[4] |
卢亚锋, M.Przybylski, 王文宏, 闫 龙, 石一生, J. Barthel. 在Pd/Cu(100)表面上外延的超薄Co膜的结构和磁性. 物理学报,
2005, 54(11): 5405-5410.
doi: 10.7498/aps.54.5405
|
[5] |
李 波, 鲍世宁, 曹培林. 乙烯和乙炔基在Ni(110)表面上吸附结构的研究. 物理学报,
2005, 54(12): 5784-5790.
doi: 10.7498/aps.54.5784
|
[6] |
张静娟, 姬扬, 姚德成, 陈俊本. 遗传算法在激光束整形中的应用. 物理学报,
1996, 45(5): 789-795.
doi: 10.7498/aps.45.789
|
[7] |
郑海荣, 苟增光, 莫育俊. CI~-对铜表面上表面增强喇曼散射效应的影响. 物理学报,
1995, 44(2): 287-291.
doi: 10.7498/aps.44.287
|
[8] |
鲍世宁, 朱立, 徐亚伯, 李佐志. CO分子与碱金属原子在Fe(110)表面上的相互作用. 物理学报,
1991, 40(4): 604-609.
doi: 10.7498/aps.40.604
|
[9] |
乔皓, 张开明. 碱金属在GaAs(110)表面上的吸附. 物理学报,
1991, 40(11): 1840-1845.
doi: 10.7498/aps.40.1840
|
[10] |
罗正明. 氢、氘和氚离子在固体表面上的反射. 物理学报,
1990, 39(9): 1520-1530.
doi: 10.7498/aps.39.1520
|
[11] |
朱福荣, 罗艳生, 戴道宣. 低温下水汽在Si(111)7×7表面上的化学吸附. 物理学报,
1989, 38(2): 296-300.
doi: 10.7498/aps.38.296
|
[12] |
樊永年. 碳在钼(100)和钼(111)表面上的超结构. 物理学报,
1988, 37(2): 305-310.
doi: 10.7498/aps.37.305
|
[13] |
樊永年. 硫偏析在钼(111)表面上的有序结构. 物理学报,
1986, 35(5): 667-671.
doi: 10.7498/aps.35.667
|
[14] |
樊永年. 碳和氧在钼(110)表面上形成的有序结构. 物理学报,
1986, 35(3): 384-388.
doi: 10.7498/aps.35.384
|
[15] |
邢益荣, W. RANKE. 氧在硅表面上吸附的晶向关系. 物理学报,
1986, 35(1): 110-114.
doi: 10.7498/aps.35.110
|
[16] |
屠礼勋, 孙玉珍. Ga在Ni(111)表面上形成的超结构. 物理学报,
1985, 34(7): 964-967.
doi: 10.7498/aps.34.964
|
[17] |
徐永年, 张开明. Ⅶ族元素在Si(111)和Ge(111)表面上的吸附. 物理学报,
1984, 33(11): 1619-1623.
doi: 10.7498/aps.33.1619
|
[18] |
程路, 张炳泉. 激光束在漫射表面上的散射(Ⅱ). 物理学报,
1980, 29(12): 1570-1580.
doi: 10.7498/aps.29.1570
|
[19] |
程路. 激光束在漫射表面上的散射. 物理学报,
1979, 28(4): 470-481.
doi: 10.7498/aps.28.470
|
[20] |
程路. 激光束在漫射表面上的散射——一种简化统计模型. 物理学报,
1978, 27(6): 651-663.
doi: 10.7498/aps.27.65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