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杨文斌, 张华磊, 齐新华, 车庆丰, 周江宁, 白冰, 陈爽, 母金河. 非平衡等离子体流场相干反斯托克斯拉曼散射光谱计算及振转温度测量. 物理学报,
2024, 73(15): 154202.
doi: 10.7498/aps.73.20240455
|
[2] |
文琳, 樊群超, 蹇君, 范志祥, 李会东, 付佳, 马杰, 谢锋. 基于SO分子振转能级计算其宏观气体摩尔热容. 物理学报,
2022, 71(17): 175101.
doi: 10.7498/aps.71.20212273
|
[3] |
唐家栋, 刘乾昊, 程存峰, 胡水明. 磁场中HD分子振转跃迁的超精细结构. 物理学报,
2021, 70(17): 170301.
doi: 10.7498/aps.70.20210512
|
[4] |
王巧霞, 王玉敏, 马日, 闫冰. 7Li2(0, ±1)分子体系基态振-转能级的全电子计算. 物理学报,
2019, 68(11): 113102.
doi: 10.7498/aps.68.20190359
|
[5] |
底马可, 沈光先, 赵云强, 曾若生, 汪荣凯. Ar-H2(D2, T2)碰撞体系的振转相互作用势及散射截面的理论计算. 物理学报,
2015, 64(13): 133101.
doi: 10.7498/aps.64.133101
|
[6] |
江永红, 孙卫国, 张燚, 付佳, 樊群超, 李会东, 冯灏. 用预言振转跃迁谱线的新公式研究AuO分子电子跃迁P支的高激发态发射谱线. 物理学报,
2013, 62(21): 213301.
doi: 10.7498/aps.62.213301
|
[7] |
徐梅, 王晓璐, 令狐荣锋, 杨向东. Ne原子与HF分子碰撞振转激发分波截面的研究. 物理学报,
2013, 62(6): 063102.
doi: 10.7498/aps.62.063102
|
[8] |
沈光先, 汪荣凯, 令狐荣锋, 周勋, 杨向东. He-HD (HT, DT) 非对称碰撞体系振转势能面及微分散射截面的理论计算. 物理学报,
2012, 61(21): 213101.
doi: 10.7498/aps.61.213101
|
[9] |
沈光先, 汪荣凯, 令狐荣锋, 杨向东. He-H2(D2,T2)碰撞体系振转相互作用势及分波截面的理论计算. 物理学报,
2011, 60(1): 013101.
doi: 10.7498/aps.60.013101
|
[10] |
王晓璐, 徐梅, 令狐荣锋, 孙克斌, 杨向东. 氦同位素与氢分子碰撞的振转激发分波截面研究. 物理学报,
2010, 59(3): 1689-1694.
doi: 10.7498/aps.59.1689
|
[11] |
牟致栋, 魏琦瑛. MoⅩⅣ—RuⅩⅥ离子的3d104s—3d94s4p跃迁谱线波长和振子强度的计算. 物理学报,
2004, 53(6): 1742-1748.
doi: 10.7498/aps.53.1742
|
[12] |
钟志萍, 武淑兰, 徐 征, 朱林繁, 张晓军, 凤任飞, 徐克尊. 一氧化碳分立跃迁的光学振子强度和微分散射截面研究. 物理学报,
1998, 47(3): 419-427.
doi: 10.7498/aps.47.419
|
[13] |
顾思洪, 李白文. Mg原子振子强度与能级寿命的势模型计算. 物理学报,
1993, 42(7): 1025-1030.
doi: 10.7498/aps.42.1025
|
[14] |
刘磊, 李家明. 振子强度密度理论研究——类锂离子3s态到p通道跃迁振子强度密度. 物理学报,
1993, 42(12): 1901-1909.
doi: 10.7498/aps.42.1901
|
[15] |
郑能武, 李国胜. 多电子原子和离子的等电子系参数的研究(Ⅱ)——跃迁概率与振子强度的计算. 物理学报,
1993, 42(5): 735-740.
doi: 10.7498/aps.42.735
|
[16] |
任廷琦, 杨焕旺, 张怿慈. 原子刚性转子散射几率的密耦合波包法计算. 物理学报,
1992, 41(1): 18-25.
doi: 10.7498/aps.41.18
|
[17] |
顾思洪;李白文. Mg原子振子强度与能级寿命的势模型计算. 物理学报,
1991, 40(7): 1025-1030.
doi: 10.7498/aps.40.1025
|
[18] |
袁相津, 董晨钟, 余庚荪. RuXIV离子能级和振子强度的理论计算. 物理学报,
1991, 40(8): 1253-1258.
doi: 10.7498/aps.40.1253
|
[19] |
赵中新, 李家明. 非相对论性和相对论性原子组态相互作用理论——激发能量和辐射跃迁几率. 物理学报,
1985, 34(11): 1469-1478.
doi: 10.7498/aps.34.1469
|
[20] |
梁晓玲, 李家明. 激发态原子振子强度密度极小点. 物理学报,
1985, 34(11): 1479-1487.
doi: 10.7498/aps.34.147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