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汉芮岐, 宋海洋, 安敏荣, 李卫卫, 马佳丽. 石墨烯/铝基复合材料在纳米压痕过程中位错与石墨烯相互作用机制的模拟研究. 物理学报,
2021, 70(6): 066201.
doi: 10.7498/aps.70.20201591
|
[2] |
王瑾, 贺新福, 曹晗, 贾丽霞, 豆艳坤, 杨文. 不同温度下bcc-Fe中螺位错滑移及其与½[${{11}}\bar {{1}}$]位错环相互作用行为. 物理学报,
2021, 70(6): 068701.
doi: 10.7498/aps.70.20201659
|
[3] |
牛鹏斌, 罗洪刚. 马约拉纳费米子与杂质自旋相互作用的热偏压输运. 物理学报,
2021, 70(11): 117401.
doi: 10.7498/aps.70.20202241
|
[4] |
曹山, 黎军, 刘元琼, 王凯, 林伟, 雷海乐. 氮分子固体中配位环境对其分子振动的影响. 物理学报,
2016, 65(3): 033103.
doi: 10.7498/aps.65.033103
|
[5] |
张凤春, 李春福, 文平, 罗强, 冉曾令. 金属Fe与间隙H原子相互作用的密度泛函研究. 物理学报,
2014, 63(22): 227101.
doi: 10.7498/aps.63.227101
|
[6] |
陈海涛, 高曾辉, 肖尚辉, 王藩侯, 程晓洪. 有倾斜透镜存在时两个刃型位错的相互作用. 物理学报,
2013, 62(4): 044207.
doi: 10.7498/aps.62.044207
|
[7] |
李联和, 刘官厅. 一维六方准晶中螺形位错与楔形裂纹的相互作用. 物理学报,
2012, 61(8): 086103.
doi: 10.7498/aps.61.086103
|
[8] |
潘长宁, 赵学辉, 杨迪武, 方卯发. 耗散环境下原子-库场相互作用系统中原子的偶极压缩特性. 物理学报,
2010, 59(10): 6814-6818.
doi: 10.7498/aps.59.6814
|
[9] |
张春兵, 邱媛媛, 郗晓宇, 章东. 超声增强脂质体与细胞相互作用的研究. 物理学报,
2009, 58(6): 3996-4001.
doi: 10.7498/aps.58.3996
|
[10] |
江慧丰, 张青川, 陈学东, 范志超, 陈忠家, 伍小平. 位错与溶质原子间动态相互作用的数值模拟研究. 物理学报,
2007, 56(6): 3388-3392.
doi: 10.7498/aps.56.3388
|
[11] |
董林荣. 相互作用herding模型:记忆与遗忘. 物理学报,
2006, 55(8): 4046-4050.
doi: 10.7498/aps.55.4046
|
[12] |
张 超, 王永亮, 颜 超, 张庆瑜. 替位杂质对低能Pt原子与Pt(111)表面相互作用影响的分子动力学模拟. 物理学报,
2006, 55(6): 2882-2891.
doi: 10.7498/aps.55.2882
|
[13] |
曲照军, 柳盛典, 杨传路. 囚禁离子与单模场的相互作用. 物理学报,
2005, 54(3): 1156-1161.
doi: 10.7498/aps.54.1156
|
[14] |
鲍世宁, 朱立, 徐亚伯, 李佐志. CO分子与碱金属原子在Fe(110)表面上的相互作用. 物理学报,
1991, 40(4): 604-609.
doi: 10.7498/aps.40.604
|
[15] |
罗春平, 齐上雪, 李楠, 林彰达. 石墨价带结构及其与过渡金属镍的相互作用. 物理学报,
1990, 39(9): 1435-1440.
doi: 10.7498/aps.39.1435
|
[16] |
范希庆, 申三国, 张德萱. fcc结构过渡金属(100)表面上杂质与吸附原子的相互作用. 物理学报,
1989, 38(1): 44-52.
doi: 10.7498/aps.38.44
|
[17] |
谭维翰, 支婷婷, 毕无忌. 价键与类配位体场. 物理学报,
1975, 24(5): 331-342.
doi: 10.7498/aps.24.331
|
[18] |
杨正举. 体心立方金属中间隙杂质原子组态的弹性研究——Ⅱ.间隙杂质原子间的相互作用能及其有序化. 物理学报,
1966, 22(3): 294-303.
doi: 10.7498/aps.22.294
|
[19] |
杨顺华. 位错环与点阵空位间的弹性相互作用. 物理学报,
1964, 20(8): 720-727.
doi: 10.7498/aps.20.720
|
[20] |
蒲富恪, 郑庆祺. 希土金属中的s-f相互作用. 物理学报,
1963, 19(8): 503-523.
doi: 10.7498/aps.19.5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