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王媛媛, 王羡之, 宋贾俊, 张旭, 王兆华, 魏志义. 超强激光在均匀等离子体中的背向拉曼散射放大机制. 物理学报,
2022, 71(5): 055202.
doi: 10.7498/aps.71.20211270
|
[2] |
陈康, 沈煜年. 软体机器人用多孔聚合物水凝胶的摩擦接触非线性行为. 物理学报,
2021, 70(12): 120201.
doi: 10.7498/aps.70.20202134
|
[3] |
吴钟书, 赵耀, 翁苏明, 陈民, 盛政明. 非均匀等离子体中1/4临界密度附近受激散射的非线性演化. 物理学报,
2019, 68(19): 195202.
doi: 10.7498/aps.68.20190883
|
[4] |
毛杰健, 杨建荣, 李超英. 非均匀量子等离子体中的非线性波. 物理学报,
2012, 61(2): 020206.
doi: 10.7498/aps.61.020206
|
[5] |
项江, 郑春阳, 刘占军. 激光等离子体受激散射的线性理论研究. 物理学报,
2010, 59(12): 8717-8724.
doi: 10.7498/aps.59.8717
|
[6] |
李百文, 田恩科. 强激光与等离子体相互作用中受激陷俘电子声波散射及相空间离子涡旋的形成. 物理学报,
2007, 56(8): 4749-4761.
doi: 10.7498/aps.56.4749
|
[7] |
李百文, 郑春阳, 宋 敏, 刘占军. 高强度激光与等离子体相互作用中的受激Raman级联散射、光子凝聚以及大振幅电磁孤立子的产生与加速. 物理学报,
2006, 55(10): 5325-5337.
doi: 10.7498/aps.55.5325
|
[8] |
洪学仁, 段文山, 孙建安, 石玉仁, 吕克璞. 非均匀尘埃等离子体中孤子的传播. 物理学报,
2003, 52(11): 2671-2677.
doi: 10.7498/aps.52.2671
|
[9] |
蒋小华, 李文洪, 刘永刚, 邓 武, 丁永坤, 郑志坚, 郑 坚. 小能量激光等离子体的受激Raman散射. 物理学报,
1998, 47(1): 35-39.
doi: 10.7498/aps.47.35
|
[10] |
张家泰. 探测激光等离子体电子温度的一种新方法——受激Raman散射光谱的短波截断. 物理学报,
1994, 43(1): 64-68.
doi: 10.7498/aps.43.64
|
[11] |
沈鸿烈, 杨根庆, 周祖尧, 邹世昌. 磷化铟中离子注入硅的双性行为研究. 物理学报,
1991, 40(3): 476-482.
doi: 10.7498/aps.40.476
|
[12] |
马锦秀, 陈荣清, 徐至展. 等离子体中受激Raman效应引起的近简并四波混频. 物理学报,
1991, 40(4): 568-574.
doi: 10.7498/aps.40.568
|
[13] |
张家泰, 许林宝, 常铁强, 张书贵, 聂小波, 王世红, 汪卫星. 激光靶等离子体受激Raman散射. 物理学报,
1991, 40(10): 1642-1651.
doi: 10.7498/aps.40.1642
|
[14] |
徐至展, 唐永红, 钱爱娣. 激光等离子体受激布里渊散射光谱的周期性结构——前向散射的间接证据. 物理学报,
1988, 37(4): 557-565.
doi: 10.7498/aps.37.557
|
[15] |
张承福, 柯孚久. 非均匀磁化等离子体中的二维漂移孤波. 物理学报,
1985, 34(3): 298-305.
doi: 10.7498/aps.34.298
|
[16] |
徐至展, 林康春, 钱爱娣, 张文琦. 激光辐照等离子体中的受激布里渊侧向散射. 物理学报,
1985, 34(2): 188-195.
doi: 10.7498/aps.34.188
|
[17] |
郭世宠, 蔡诗东. 阈值附近撕裂模的非线性行为. 物理学报,
1984, 33(6): 861-866.
doi: 10.7498/aps.33.861
|
[18] |
徐至展, 殷光裕, 张燕珍, 林康春. 激光等离子体相互作用中的受激布里渊散射. 物理学报,
1983, 32(4): 481-489.
doi: 10.7498/aps.32.481
|
[19] |
谭维翰, 王润文, 丁丽明. 均匀与非均匀等离子体中的受激散射与谐波. 物理学报,
1981, 30(11): 1423-1437.
doi: 10.7498/aps.30.1423
|
[20] |
邱孝明. 非均匀等离子体湍流的重正化准线性理论(Ⅱ)——湍性等离子体中的共振扩散. 物理学报,
1980, 29(9): 1104-1109.
doi: 10.7498/aps.29.11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