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张硕, 龙连春, 刘静毅, 杨洋. 分子动力学方法研究缺陷对铁单质薄膜磁致伸缩的影响. 物理学报,
2021, (): .
doi: 10.7498/aps.70.20211177
|
[2] |
姚洪斌, 蒋相站, 曹长虹, 李文亮. HD+分子的强场光解离动力学及其量子调控的理论研究. 物理学报,
2019, 68(17): 178201.
doi: 10.7498/aps.68.20190400
|
[3] |
邢贵超, 夏云杰. 与热库耦合的光学腔内三原子间的纠缠动力学. 物理学报,
2018, 67(7): 070301.
doi: 10.7498/aps.67.20172546
|
[4] |
夏小飞, 王俊松. 基于分岔理论的突触可塑性对神经群动力学特性调控规律研究. 物理学报,
2014, 63(14): 140503.
doi: 10.7498/aps.63.140503
|
[5] |
卢道明. 腔量子电动力学系统中耦合三原子的纠缠特性. 物理学报,
2014, 63(6): 060301.
doi: 10.7498/aps.63.060301
|
[6] |
李红, 郑斌, 孟庆田. 转动激发对O+HBrOH+Br反应的立体动力学性质的准经典轨线理论研究. 物理学报,
2012, 61(15): 153401.
doi: 10.7498/aps.61.153401
|
[7] |
王爱星, 刘义保, 房超. HOCl分子高激发振动态的动力学势研究. 物理学报,
2012, 61(5): 053102.
doi: 10.7498/aps.61.053102
|
[8] |
李冠强, 彭娉. 外场参数对超冷原子向异核三原子分子转化的影响. 物理学报,
2011, 60(11): 110304.
doi: 10.7498/aps.60.110304
|
[9] |
黄仙山, 刘海莲, 羊亚平, 石云龙. 运用动态Lorentz库实现对激发态原子动力学特性的调控. 物理学报,
2011, 60(2): 024205.
doi: 10.7498/aps.60.024205
|
[10] |
陈敏, 侯氢. 分子动力学方法研究钛中预存缺陷对氦融合的影响. 物理学报,
2010, 59(2): 1185-1189.
doi: 10.7498/aps.59.1185
|
[11] |
许雪松, 张文芹, 金坤, 尹淑慧. 反应物分子初始振动激发对O+HCl→OH+Cl反应的立体动力学性质的影响. 物理学报,
2010, 59(11): 7808-7814.
doi: 10.7498/aps.59.7808
|
[12] |
冯海冉, 李鹏, 郑雨军, 丁世良. 用李代数方法解析研究线性三原子分子振动的动力学纠缠. 物理学报,
2010, 59(8): 5246-5250.
doi: 10.7498/aps.59.5246
|
[13] |
高嵩, 徐学友, 周慧, 张延惠, 林圣路. 电场中里德伯原子动力学性质的半经典理论研究. 物理学报,
2009, 58(3): 1473-1479.
doi: 10.7498/aps.58.1473
|
[14] |
冯海冉, 丁世良. 线性三原子分子振动激发控制的李代数方法. 物理学报,
2008, 57(3): 1626-1631.
doi: 10.7498/aps.57.1626
|
[15] |
唐 鑫, 张 超, 张庆瑜. Cu(111)三维表面岛对表面原子扩散影响的分子动力学研究. 物理学报,
2005, 54(12): 5797-5803.
doi: 10.7498/aps.54.5797
|
[16] |
郑敦胜, 郭锡坤. 高激发振动态氰化氢分子的解离研究. 物理学报,
2004, 53(10): 3347-3352.
doi: 10.7498/aps.53.3347
|
[17] |
郑敦胜, 吴国祯. 分子高激发振动态的动力学特性研究. 物理学报,
2002, 51(10): 2229-2232.
doi: 10.7498/aps.51.2229
|
[18] |
庄军, 刘磊. 用分子动力学方法研究Ag(001)表面吸附原子的自扩散现象. 物理学报,
1997, 46(12): 2418-2425.
doi: 10.7498/aps.46.2418
|
[19] |
徐积仁, 黄南堂, 蒋义枫, 傅广生, 吴振球. 强红外场作用下BCl3振动态传能动力学研究. 物理学报,
1983, 32(7): 854-866.
doi: 10.7498/aps.32.854
|
[20] |
江安才. 直线式不对称三原分子之振动转动光谱及其势能函数. 物理学报,
1944, 5(1): 49-63.
doi: 10.7498/aps.5.4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