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秦成龙, 罗祥燕, 谢泉, 吴乔丹. 碳纳米管和碳化硅纳米管热导率的分子动力学研究. 物理学报,
2022, 71(3): 030202.
doi: 10.7498/aps.71.20210969
|
[2] |
林旖旎, 马立, 杨权, 耿松超, 叶茂盛, 陈涛, 孙立宁. 径向压缩碳纳米管的电子输运性质. 物理学报,
2022, 71(2): 027301.
doi: 10.7498/aps.71.20211370
|
[3] |
林旖旎, 马立, 杨权, 陈涛. 径向压缩碳纳米管的电子输运性质. 物理学报,
2021, (): .
doi: 10.7498/aps.70.20211370
|
[4] |
马玉龙, 向伟, 金大志, 陈磊, 姚泽恩, 王琦龙. 碳纳米管薄膜场蒸发效应. 物理学报,
2016, 65(9): 097901.
doi: 10.7498/aps.65.097901
|
[5] |
温家乐, 徐志成, 古宇, 郑冬琴, 钟伟荣. 异质结碳纳米管的热整流效率. 物理学报,
2015, 64(21): 216501.
doi: 10.7498/aps.64.216501
|
[6] |
王玉宝, 齐晓辉, 沈阳, 姚繄蕾, 徐志敬, 潘玉寨. 超长腔碳纳米管锁模多波长掺镱光纤激光器. 物理学报,
2015, 64(20): 204205.
doi: 10.7498/aps.64.204205
|
[7] |
安萍, 郭浩, 陈萌, 赵苗苗, 杨江涛, 刘俊, 薛晨阳, 唐军. 碳纳米管/聚二甲基硅氧烷复合薄膜的制备及力敏特性研究. 物理学报,
2014, 63(23): 237306.
doi: 10.7498/aps.63.237306
|
[8] |
唐晶晶, 冯妍卉, 李威, 崔柳, 张欣欣. 碳纳米管电缆式复合材料的热导率. 物理学报,
2013, 62(22): 226102.
doi: 10.7498/aps.62.226102
|
[9] |
李振武. 纳米CdS/碳纳米管复合材料的光电特性. 物理学报,
2012, 61(1): 016103.
doi: 10.7498/aps.61.016103
|
[10] |
孟利军, 肖化平, 唐超, 张凯旺, 钟建新. 碳纳米管-硅纳米线复合结构的形成和热稳定性. 物理学报,
2009, 58(11): 7781-7786.
doi: 10.7498/aps.58.7781
|
[11] |
刘红, 印海建, 夏树宁. 形变碳纳米管场效应晶体管的电学性质. 物理学报,
2009, 58(12): 8489-8500.
doi: 10.7498/aps.58.8489
|
[12] |
侯泉文, 曹炳阳, 过增元. 碳纳米管的热导率:从弹道到扩散输运. 物理学报,
2009, 58(11): 7809-7814.
doi: 10.7498/aps.58.7809
|
[13] |
欧阳玉, 彭景翠, 王 慧, 易双萍. 碳纳米管的稳定性研究. 物理学报,
2008, 57(1): 615-620.
doi: 10.7498/aps.57.615
|
[14] |
柏 鑫, 王鸣生, 刘 洋, 张耿民, 张兆祥, 赵兴钰, 郭等柱, 薛增泉. 碳纳米管端口的场蒸发. 物理学报,
2008, 57(7): 4596-4601.
doi: 10.7498/aps.57.4596
|
[15] |
郭大勃, 元 光, 宋翠华, 顾长志, 王 强. 碳纳米管的变温场发射. 物理学报,
2007, 56(10): 6114-6117.
doi: 10.7498/aps.56.6114
|
[16] |
孟利军, 张凯旺, 钟建新. 硅纳米颗粒在碳纳米管表面生长的分子动力学模拟. 物理学报,
2007, 56(2): 1009-1013.
doi: 10.7498/aps.56.1009
|
[17] |
张助华, 郭万林, 郭宇锋. 轴向磁场对碳纳米管电子性质的影响. 物理学报,
2006, 55(12): 6526-6531.
doi: 10.7498/aps.55.6526
|
[18] |
吴延昭, 于 平, 王玉芳, 金庆华, 丁大同, 蓝国祥. 非共振条件下单壁碳纳米管拉曼散射强度的计算. 物理学报,
2005, 54(11): 5262-5268.
doi: 10.7498/aps.54.5262
|
[19] |
赵东林, 曾宪伟, 沈曾民. 碳纳米管/聚苯胺纳米复合管的制备及其微波介电特性研究. 物理学报,
2005, 54(8): 3878-3883.
doi: 10.7498/aps.54.3878
|
[20] |
王锋, 曾祥华, 徐秀莲. 碳纳米管中封装富勒烯的机理. 物理学报,
2002, 51(8): 1778-1783.
doi: 10.7498/aps.51.177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