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陈锋, 任刚. 基于纠缠态表象的双模耦合谐振子量子特性分析. 物理学报,
2024, 73(23): .
doi: 10.7498/aps.73.20241303
|
[2] |
仲银银, 潘晓州, 荆杰泰. 级联四波混频相干反馈控制系统量子纠缠特性. 物理学报,
2020, 69(13): 130301.
doi: 10.7498/aps.69.20200042
|
[3] |
丛美艳, 杨晶, 黄燕霞. 在不同初态下Dzyaloshinskii-Moriya相互作用及内禀退相干对海森伯系统的量子纠缠的影响. 物理学报,
2016, 65(17): 170301.
doi: 10.7498/aps.65.170301
|
[4] |
范榕华, 郭邦红, 郭建军, 张程贤, 张文杰, 杜戈. 基于轨道角动量的多自由度W态纠缠系统. 物理学报,
2015, 64(14): 140301.
doi: 10.7498/aps.64.140301
|
[5] |
范洪义. 相干态在参数量子相空间的两维正态分布. 物理学报,
2014, 63(2): 020302.
doi: 10.7498/aps.63.020302
|
[6] |
卢道明. 弱相干场耦合腔系统中的纠缠特性. 物理学报,
2013, 62(3): 030302.
doi: 10.7498/aps.62.030302
|
[7] |
汪仲清, 赵小奇, 周贤菊. 原子在弱相干场光纤耦合腔系统中的纠缠特性. 物理学报,
2013, 62(22): 220302.
doi: 10.7498/aps.62.220302
|
[8] |
余海军, 钟国宝, 马建国, 任刚. 基于纠缠态表象的复脊波变换理论. 物理学报,
2013, 62(17): 174205.
doi: 10.7498/aps.62.174205
|
[9] |
韩伟, 崔文凯, 张英杰, 夏云杰. 不同环境模型下Bell型纠缠态衰退行为的比较. 物理学报,
2012, 61(23): 230302.
doi: 10.7498/aps.61.230302
|
[10] |
徐岩, 樊炜, 陈兵, 李照鑫. S=1旋量Bose-Einstein凝聚中制备双模最大纠缠态方案. 物理学报,
2011, 60(6): 060305.
doi: 10.7498/aps.60.060305
|
[11] |
王淑静, 马善钧. 由光分束器和起偏器混合产生的三模纠缠态表象. 物理学报,
2011, 60(3): 030302.
doi: 10.7498/aps.60.030302
|
[12] |
刘小娟, 刘一曼, 周并举. 原子与双模相干强场依赖强度耦合多光子过程中纠缠量度与制备. 物理学报,
2010, 59(12): 8518-8525.
doi: 10.7498/aps.59.8518
|
[13] |
成秋丽, 谢双媛, 羊亚平. 频率变化的光场对双光子过程中量子纠缠的调控. 物理学报,
2008, 57(11): 6968-6975.
doi: 10.7498/aps.57.6968
|
[14] |
李文博, 李宓善. 类氢原子的相干态. 物理学报,
2008, 57(7): 3973-3977.
doi: 10.7498/aps.57.3973
|
[15] |
单传家, 夏云杰. Tavis-Cummings模型中两纠缠原子纠缠的演化特性. 物理学报,
2006, 55(4): 1585-1590.
doi: 10.7498/aps.55.1585
|
[16] |
马志民, 马爱群, 曾 然, 王 衢, 刘树田. 任意两个相干态的叠加及其量子统计性质. 物理学报,
2005, 54(5): 2049-2058.
doi: 10.7498/aps.54.2049
|
[17] |
周青春, 祝世宁. Λ型三能级原子与数态单模光场互作用系统的纠缠特性. 物理学报,
2005, 54(5): 2043-2048.
doi: 10.7498/aps.54.2043
|
[18] |
宋 军, 曹卓良. 两纠缠原子与二项式光场相互作用的动力学. 物理学报,
2005, 54(2): 696-702.
doi: 10.7498/aps.54.696
|
[19] |
李文博, 李克轩. 开普勒径向方程的赝角动量解法及其归一化本征态和相干态. 物理学报,
2004, 53(9): 2964-2969.
doi: 10.7498/aps.53.2964
|
[20] |
王成志, 方卯发. 双模压缩真空态与原子相互作用中的量子纠缠和退相干. 物理学报,
2002, 51(9): 1989-1995.
doi: 10.7498/aps.51.198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