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张静娴, 保明睿, 叶飞, 刘佳, 成龙, 翟晓芳. SrRuO3超薄膜制备条件和拓扑霍尔效应的关联. 物理学报,
2023, 72(9): 096802.
doi: 10.7498/aps.72.20221854
|
[2] |
张珠峰, 任银拴. 溶剂热制备铬掺杂硫化锌和硫化纳米结构和磁性能. 物理学报,
2021, 70(13): 137103.
doi: 10.7498/aps.70.20201963
|
[3] |
胡博, 吴越豪, 郑雨璐, 戴世勋. 热压法制备的碲酸盐玻璃微盘. 物理学报,
2019, 68(24): 244203.
doi: 10.7498/aps.68.20191051
|
[4] |
侯育花, 黄有林, 刘仲武, 曾德长. 稀土掺杂对钴铁氧体电子结构和磁性能影响的理论研究. 物理学报,
2015, 64(3): 037501.
doi: 10.7498/aps.64.037501
|
[5] |
黄有林, 侯育花, 赵宇军, 刘仲武, 曾德长, 马胜灿. 应变对钴铁氧体电子结构和磁性能影响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物理学报,
2013, 62(16): 167502.
doi: 10.7498/aps.62.167502
|
[6] |
顾建军, 韩金荣, 成福伟, 赵国良, 刘力虎, 孙会元. 镍锰铁氧体纳米线阵列的制备与表征. 物理学报,
2012, 61(9): 097502.
doi: 10.7498/aps.61.097502
|
[7] |
霍凤萍, 吴荣归, 徐桂英, 牛四通. 热压制备(AgSbTe2)100-x-(GeTe)x合金的热电性能. 物理学报,
2012, 61(8): 087202.
doi: 10.7498/aps.61.087202
|
[8] |
张弘, 刘曦, 王兰喜, 曹江伟, 刘小晰, 魏福林. 基片对交替溅射制备的MnZn铁氧体薄膜结构和磁性的影响. 物理学报,
2009, 58(7): 4970-4975.
doi: 10.7498/aps.58.4970
|
[9] |
伞海生, 陈 冲, 何毓阳, 王 君, 冯博学. n型透明导电薄膜CdIn2O4电学性质的研究和大面积制备的最佳条件. 物理学报,
2005, 54(4): 1736-1741.
doi: 10.7498/aps.54.1736
|
[10] |
高建华, 崔艺涛, 杨 正. Ni-Zn铁氧体薄膜的结构和磁性. 物理学报,
2004, 53(10): 3550-3554.
doi: 10.7498/aps.53.3550
|
[11] |
刘先松, 钟伟, 杨森, 姜洪英, 顾本喜, 都有为. 纳米晶复合SrFe12O19γ-Fe2O3永磁铁氧体的制备和交换耦合作用. 物理学报,
2002, 51(5): 1128-1132.
doi: 10.7498/aps.51.1128
|
[12] |
于冬亮, 杨绍光, 都有为. Co纳米孔洞模板的制备和磁性. 物理学报,
2002, 51(8): 1784-1787.
doi: 10.7498/aps.51.1784
|
[13] |
王淼, 李振华. 高纯单壁纳米碳管大量制备的新方法和工艺条件. 物理学报,
2001, 50(4): 790-792.
doi: 10.7498/aps.50.790
|
[14] |
杨桦, 赵慕愚, 韩德华, 王建平, 罗河烈. 锂铁氧体纳米晶磁性的研究. 物理学报,
1996, 45(2): 291-296.
doi: 10.7498/aps.45.291
|
[15] |
史隆培, 廖绍彬. 微波铁氧体的介电常数和磁导率的测量. 物理学报,
1974, 23(3): 61-72.
doi: 10.7498/aps.23.61
|
[16] |
程国良, 叶安民, 李国栋. 钇-钆石榴石型铁氧体系统的磁性和铁磁共振的研究. 物理学报,
1966, 22(1): 119-124.
doi: 10.7498/aps.22.119
|
[17] |
刘寄浙, 朱国珍, 朱雨友, 陈华实, 高生庆. 镍铁氧体单晶的制备. 物理学报,
1965, 21(5): 1075-1076.
doi: 10.7498/aps.21.1075
|
[18] |
李国栋, 谭生樹. 热处理对鑥铁氧体和锰铁氧体单晶铁磁共振的影响. 物理学报,
1964, 20(3): 261-269.
doi: 10.7498/aps.20.261
|
[19] |
杨棨. 铁磁共振的量子理论——各向同性铁氧体的共振条件. 物理学报,
1963, 19(3): 139-150.
doi: 10.7498/aps.19.139
|
[20] |
李国栋, 翟清永, 郭德全, 李靖元. 钇—镧石榴石型铁氧体系统的磁性和铁磁共振的研究. 物理学报,
1963, 19(1): 1-10.
doi: 10.7498/aps.19.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