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刘明伟, 龚顺风, 李劲, 姜春蕾, 张禹涛, 周并举. 低密等离子体通道中的非共振激光直接加速. 物理学报,
2015, 64(14): 145201.
doi: 10.7498/aps.64.145201
|
[2] |
成玉国, 程谋森, 王墨戈, 李小康. 磁场对螺旋波等离子体波和能量吸收影响的数值研究. 物理学报,
2014, 63(3): 035203.
doi: 10.7498/aps.63.035203
|
[3] |
夏志林, 郭培涛, 薛亦渝, 黄才华, 李展望. 短脉冲激光诱导薄膜损伤的等离子体爆炸过程分析. 物理学报,
2010, 59(5): 3523-3530.
doi: 10.7498/aps.59.3523
|
[4] |
何民卿, 董全力, 盛政明, 翁苏明, 陈民, 武慧春, 张杰. 强激光与稠密等离子体作用引起的冲击波加速离子的研究. 物理学报,
2009, 58(1): 363-372.
doi: 10.7498/aps.58.363
|
[5] |
徐 慧, 盛政明, 张 杰. 相对论效应对激光在等离子体中的共振吸收的影响. 物理学报,
2006, 55(10): 5354-5361.
doi: 10.7498/aps.55.5354
|
[6] |
宋法伦, 曹金祥, 王 舸. 弱电离等离子体对电磁波吸收的物理模型和数值求解. 物理学报,
2005, 54(2): 807-811.
doi: 10.7498/aps.54.807
|
[7] |
张端明, 关 丽, 李智华, 钟志成, 侯思普, 杨凤霞, 郑克玉. 脉冲激光制膜过程中等离子体演化规律的研究. 物理学报,
2003, 52(1): 242-246.
doi: 10.7498/aps.52.242
|
[8] |
张杰, 王薇. 数值模拟辐射场对激光等离子体中物理过程的影响. 物理学报,
2001, 50(8): 1517-1520.
doi: 10.7498/aps.50.1517
|
[9] |
宫野, 温晓军, 张鹏云, 邓新绿. 圆柱模型下电子回旋共振微波等离子体离子输运过程的数值研究. 物理学报,
1997, 46(12): 2376-2383.
doi: 10.7498/aps.46.2376
|
[10] |
沈学民. 托卡马克等离子体非全吸收离子迴旋波的耦合计算. 物理学报,
1995, 44(4): 570-580.
doi: 10.7498/aps.44.570
|
[11] |
盛政明, 马锦秀, 徐至展, 余玮. 电子等离子体波对超短脉冲激光传播过程的作用. 物理学报,
1992, 41(11): 1796-1805.
doi: 10.7498/aps.41.1796
|
[12] |
盛政明, 马锦秀, 徐至展. 光在等离子体中的共振吸收解析研究. 物理学报,
1991, 40(10): 1632-1637.
doi: 10.7498/aps.40.1632
|
[13] |
顾彪. 无规频率调制对冷等离子体波碎的抑制作用. 物理学报,
1985, 34(7): 873-881.
doi: 10.7498/aps.34.873
|
[14] |
常铁强, 聂景忠. 等离子体集体效应对激光逆轫致吸收的影响. 物理学报,
1984, 33(10): 1437-1441.
doi: 10.7498/aps.33.1437
|
[15] |
余玮, 徐至展. 激光等离子体中的共振吸收所引起的谐波发射. 物理学报,
1984, 33(4): 547-553.
doi: 10.7498/aps.33.547
|
[16] |
顾彪. 共振吸收引起的冷等离子体波碎. 物理学报,
1984, 33(3): 331-340.
doi: 10.7498/aps.33.331
|
[17] |
沈文达, 袁捷, 朱莳通. 球对称激光等离子体中由TE波引起的自生磁场. 物理学报,
1983, 32(8): 1035-1042.
doi: 10.7498/aps.32.1035
|
[18] |
徐至展, 李安民, 陈时胜, 林礼煌, 梁向春, 欧阳斌, 毕无忌, 何兴法, 殷光裕, 张树干, 潘成明. 激光加热等离子体研究. 物理学报,
1981, 30(8): 1077-1084.
doi: 10.7498/aps.30.1077
|
[19] |
沈文达, 朱莳通. 激光等离子体波纹临界面的共振吸收和二次谐波产生. 物理学报,
1981, 30(7): 945-952.
doi: 10.7498/aps.30.945
|
[20] |
范俊颖, 吴存恺, 王志英. 共振吸收增强的四波混频理论. 物理学报,
1980, 29(7): 897-904.
doi: 10.7498/aps.29.897
|